1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整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1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整文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贯穿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也是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 着力点、 落脚点。

 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体系、 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强调道路是实现途径, 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 创造、 积累的根本成就, 必须倍加珍惜、 始终坚持、 不断发展; 强调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强调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只有深刻把握这一主线, 透彻领会 “不走老路邪路, 坚定三个自信” 的背景与根源, 才能增强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自觉性, 不断在实践中迎接各种考验与挑战,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一、 对“坚定三个自信” 的背景理解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规定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四个根本问题, 即坚持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 秉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问题。

 这是决定中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根本走向的战略问题, 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不走老路邪路” 和“坚定三个自信” 的理解, 也必然置于这一现实环境与历史背景之下。

  第一, 十八大召开正值重要历史节点, 对于旗帜和道路问题, 要有一个明确判断与宣示。

 十八大召开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三个重要节点:

 (1)

 1982 年党的十二大, 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概念, 明确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好 30 周年。(2)1992 年党的十四大, 突破了有关计划与市场、 姓“社” 与姓“资” 的思想束缚,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 正好 20 周年。(3)

 2002 年党的十六大以来, 是我国在2001 年冬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全面融入全球化进程的 10 年, 是现代化建设进入 21 世纪的第一个 10 年, 也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主政, 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 10 年。党的十八大召开, 将决定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方针政策, 对于 30 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方向是否正确, 取得了什么成就, 经历了什么考验;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什么特点与优势, 存在什么问题与矛盾;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哪些成效与问题, 如何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对于今后要高举什么旗帜, 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等重大问题, 必然要有所回应与判断。

  第二,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新一代领导人即将接班主政的大会, 也正值世界各主要大国政权轮替换届时期。

 2012 年, 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 除英国外, 其他四国恰逢政权轮替。

 大国换届选举密集相交于一年, 彼此博弈与政策对应, 不仅决定本国未来战略走向, 也必将对世界政治、 经济、 外交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正基于此, 对于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接班以后, 将制定什么样的路线方针, 坚持走什么样的道路, 举世关注, 高度期待。

  第三, 十八大召开时期, 正处于国内外高度关注讨论“中国模式”、“中国道路” 等问题的敏感时期。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成就和现阶段存在的众多问题与矛盾, 近年来国内外始终存在着“中国模式” 等问题的一系列争论与交锋。

 国际上,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发展问题极为关注, 热议不断。

 肯定与借鉴者有之, 质疑批判者也有之。“中国威

 胁”、“中国崩溃”、“中国傲慢” 和“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经验”、“中国震撼” 等声音不绝于耳。

 在国内, 也存在并涌动着各种思潮。

 主张回归旧的体制老路的思想, 不乏一些社会力量与基础; 主张改旗易帜全面“西化” 的观点也具有一定的市场; 企图停滞改革进程, 维护既得利益的声音也始终存在。

 道路问题关乎命脉, 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的问题。

 能否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 清醒应对国内外各种声音与思潮, 公正评价历史发展进程, 客观面对现实问题, 正确把握发展机遇, 科学确定未来发展道路与行动纲领, 是十八大必然要回应和宣示的重大问题

 二、 自信来源于历史发展、 人民选择、 实践检验

 不走“老路邪路”, 坚定“三个自信”, 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这是对过去 30 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和成就的科学总结和充分肯定, 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强调, 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自内心的强烈呼声。

  所谓“老路”, 是指改革开放前的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 贫穷落后、 平均主义、 经济停滞、封闭僵化的传统社会主义, 也包括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已经证明, 这是一条阻碍生产力进步, 束缚人们积极性, 社会经济失去活力的死路。

 所谓“邪路”, 指的是完全放弃社会主义旗帜, 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也包括照搬一些由社会民主党执政国家所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实践亦已证明, 这是一条不适合中国国情的, 只能加剧社会经济动荡和政治混乱的死路。“邪路”之所谓 “邪”, 也正是指偏离社会主义性质而改旗易帜之 “邪”。邓小平曾经说过, 不改革开放, 不发展经济, 不坚持社会主义, 不改善人民生活, 就是死路一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出来的正确的道路, 科学的道路,合理的道路, 具有巨大优势与成就的道路。

 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分析, 我们有理由坚定这样的自信。

  第一, 自信来源于百年中国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20 世纪中国历史始终贯穿的一个主题, 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这决定了中华仁人志士必须完成两大历史任务:

 其一,求得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其二,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人民共同富裕。

 这两个历史任务, 必须分两步逐次进行, 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 后者是人们憧憬奋斗的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包括三个质的规定性:

 一是社会主义性质, 二是具有中国特色, 三是共产党领导。

 这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百年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历史的维度看, 以 1949 年新中国建立为界限, 这是两段历史比较与人民选择的结果:

 建国前, 历史和人民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进行了比较与选择, 选择了共产党, 就意味着中国人民选择了从中国实际出发,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

 建国后, 是两段历史发展时期的比较, 也就是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段历史时期的比较。

 这两个时期既相联系又有重大区别, 决不是彼此割裂, 更不是根本对立。

 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经验教训和艰辛探索,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 制度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理论准备、 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 进行了近 30 年建设实践基础上开创的, 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顺应历史潮流, 反映人民意愿, 为我们坚定“三个自信” 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第二, 自信来源于 60 多年来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反省。

 建国后, 面对如何实现第二大历史任务, 我们党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 实现国强民富的探索历程。

 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但也充满了艰辛, 经历了曲折,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 世纪 70 年代未, 面

 对政治上冤假错案堆积如山, 国民经济达到崩溃边缘, 人民生活长期改善甚微, 农村贫困人口 2.5 个亿的现实, 我们党对照搬书本教条、 脱离中国实际、 超越发展阶段、 违背客观规律的一系列教训进行了全面的反省, 深刻地认识到贫穷落后不是社会主义, 封闭僵化也不是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必须立足于国情, 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开启了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的 30 多年里, 各种观点争相交锋, 各种思潮反复较量, 主张“西化” 者, 思想“僵化” 者, 既得利益者各有市场,各有力量。

 正是牢牢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才没有 “改向”, 既没有停滞倒退回过去的老路, 也没有像苏东国家那样改旗易帜, 更没有像后发国家那样盲目照搬西方模式。

 这条道路, 既不因循守旧, 也不简单照搬, 更不是主观臆测, 而是源于实践和历史的教训, 完全是党和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自主创造、 自主创新的结果, 它拓展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路径选择, 是中国对世界的独创性贡献, 它以举世公认的发展成就和世界影响力, 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 合理性、 优越性, 为我们坚定自信奠定了豪壮的实践底气。

 第三, 自信来源于 20 年来我们党对世界四大事件的高度警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同于世界其他任何发展模式, 它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 又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和经验。

 在其探索道路上, 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艰辛感,也经历了 各种风险考验而愈益卓然不凡。

 这种气派来自于四大事件的警醒与考验。(1)

 20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苏东剧变。

 苏东剧变意味着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被改旗易帜, 共产党的领导不复存在。

 这一巨大变化震撼世界, 其后果也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更加明确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可贵性。(2)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东南亚国家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与西方全面接轨, 不加设防, 结果遭受西方金融大鳄冲击, 无一幸免。这及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让我们看到了全盘西化的弊端和全球化的两面性, 警醒到我们进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决不能完全听任西方主张, 放松管制。(3)

 21 世纪初“拉美” 新自由主义危机。

 发达国家为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开出的所谓现代化的“灵丹妙药”, 是全盘西化、 私有化、 自由化、 市场化、 民主化, 其结果是众多国家纷纷陷入“拉美陷阱”, 贫困人口增多, 贫富差距拉大, 社会矛盾众多, 经济长期徘徊停滞, 政局动荡不安。

 这一危机让我们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绝不意味不要政府宏观调控, 民主政治进程绝不能脱离各国国情。

 (4)2008 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 进一步让我们吸取了教训, 坚定了加强金融监管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

 这四大事件提供了绝好的范例和教训, 不仅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进一步证明了其正确性、 有效性, 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各种考验, 愈益显示活力提供了生动的事实基础。

  第四, 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特点与巨大成就。

 西方学者曾经评论, 20 世纪 70年代末中国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有其必然性:

 中国农村的落后, 东亚经济的腾飞,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 很难照搬任何外国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中国就是中国, 她只能走自己的路。

 30 多年改革开放实践证明, 这条道路, 不仅独具特色, 而且成就卓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实践特色、 时代特色、 理论特色、 民族特色四大特色。

 从其特色内涵看, 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保证人民当家做主, 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是推动社会发展, 促进科技进步, 顺应时代潮流, 与时俱进共同促进、 共同分享世界文明发展成果的现代化道路; 是立足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继承悠久历史文化传统,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面对人口众多、 疆域广阔特点的不同于任何其他国家其他模式的发展道路; 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不断探索完善, 曲折前进、 渐进发展的道路, 不是天生既定、 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一成不变、 一帆风顺的, 是在实践中探索发展形成的。

 这些特色, 在发展进程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与成就, 使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1)

 人民生活水平、 居

 民收入水平、 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实现了“种田不交税, 上学不交费”, 是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2)

 社会生产力、 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经济总量跃升为世界第二, 是社会更为和谐稳定发展的时期。(3)

 综合国力、 国际竞争力、 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外汇储备、 对外贸易总额已居世界第一, 与中国有贸易伙伴关系的国家、地区已达 124 个, 是国家影响力显著提升的时期。

 当代中国的一切历史性成就与进步, 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与道路。

 事实雄辩地提供了坚定“三个自信” 的历史基础、 实践基础。

 老路邪路, 都是死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成功之路。

  三、 坚定“三个自信”, 牢记“三个没有变”

  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主线,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定“三个自信”, 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引起注意:

  第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特色鲜明, 富有效率, 但也不是尽善尽美, 成熟定型。

 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讲话中强调的观点。

 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 完美无缺的发展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开创的, 也必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完善。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 认识真理永无止境, 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正如恩格斯所言:

 “一切都是过程, 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中, 一切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变化。” 只有面对实践中存在着的新问题、 新矛盾、 新挑战, 不断创新发展, 才能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使我们的制度越来越完善,我们的道路越来越宽广, 我们的自信越来越坚定。

  第二, 坚定“三个自信”, 切记自信而不自夸, 自信而不自满。

 一种道路, 一种制度, 只有有利于维护国家、 民族利益, 有利于社会进步发展, 才能被人民普遍接受和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

推荐访问:1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完整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