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精选文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大国崛起(精选文档)

 

 观《大国崛起》 有感

  摘要:《大国崛起》 是一部电视纪录片。

 这一节目在各大网站论坛上引发热议,持续不衰。简要地梳理了 1 5世纪以来在全球竞争范围内的 9个领导性国家——葡萄牙、 西班牙、 荷兰、 英国、 法国、 德国、 日本、 俄罗斯、 美国——崛起的历史。

 我仔细的品味了每一集, 感触颇多, 遂产生一个想法, 便写下这观后感。

 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 解读 15 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 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通过电视展现大国引领世界文明的辉煌过程, 以及世界大国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 整部纪录片揭示了大国崛起之路上在于改革和发展这一基本规律。让人们在领略了世界经济史和文明发展史魅力的同时, 感受到了世界文明成果给全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巨大变化。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 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 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本来西方大国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 意大利和奥地利等, 可能这些国家的历史还不够典型; 而像荷兰那样的小国, 却被列入大国行列, 显然该片对大国的定义, 并没有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

 关键词:

 崛起 大国 改革 发展 历史 正文:

 纪录片所介绍的九个国家, 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

 相比之下, 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 但却不能“入围”世界大国之列, 连日本都不如。

 什么道理呢? 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 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 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

 那么, 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 学习西方、 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 可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没有中断, 国家没有分裂, 证明历代的制度还是起到了维护主权和国家统一的作用。

 说我们的人才和科技不行, 可是四大发明是中国的。

 没有火药, 就没有热兵器和火箭, 没有指南针就不能发现新大陆, 没有造纸和活字印刷就无法产生信息产业, 说明中国的古代文明是辉煌的。

 那么, 是否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存在问题呢? 我比较同意从这两个方面去寻找落后的原因。

 首先, 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是个不争的事实。

 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 还是德国、 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 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

 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 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 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

 其次是, 再教育水平低。

  今天的中国, 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

 我们的发展, 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

 那么,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 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 中国的和平发展, 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 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 一部十二集的电视也许不可能给出答案, 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

 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一, 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 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

 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 瓦特、 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 皇室成员、 亲王亲自为他抬棺。

 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更不用说中国。

 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 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 工业革命? 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 自由的宗教环境, 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

 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

 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 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 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

 如何用制度约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 防止他们成为继续革新的反对派, 这是保证革新持续到成功的关键。

 在近代世界历史舞台上忍气吞声二、 三百年的中国, 如何看待这些年已经成功崛起的国家? 是临渊羡鱼, 还是退而结网? 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家、 民族前途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什么是崛起? 一种解释是国家内在力量的外显, 我认为崛起至少有两方面的含义:

 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国际的影响力。

 两方面缺一不可, 国家的软实力是指教育人才资源科技的力量,

 硬实力是经济力和军事力, 国际影响力是指国家在国际上的大事决策是否有决定权和影响权。

 对中国的启示:

 1 国家的崛起在于国家的竞争优势, 国家的竞争优势在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居于产业链的位置和所具备的创新优势

  2 利用资源禀赋和技术与制度约束以及经济人的偏好。

 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资源优势, 设计能激发热情的制度, 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给人以足够的激励。

  3 谁能掌握 21 世纪的核心竞争力, 谁就能赢得世界的青睐, 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经济人才的综合竞争力。

 4 纵观各国崛起, 哪个国家没有问题, 只不过他们善于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他们非常有勇气改革。

 中国的人口太多, 改革比较稳健。

 是不是可以各个发展区域, 让每一个地方都能现代化!

 5 思想的革命唤起民众的觉悟, 拒绝畅销书, 拒绝低品位的书。

 6 国家的力量超过社会的力量时, 国家主导产业的发展以及改革的方向。

 一个国家真正的崛起, 取决于它是否在经济上崛起, 纯粹靠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而实现的崛起, 很难长久维系。

  一个国家能否长期维持经济大国的地位, 则取决于它是否有商业自由和学术自由邓小平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才会有今天的中国的崛起。

 工业设计大有可为

  工信部党组成员、 总工程师朱宏任在 2010 年工信部促进工业设计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是应对危机和抢抓下一轮发展机遇的必然路径。

 工业设计作为体现转变发展方式要求的一项重要手段,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在科技成果产业化、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 工业设计具有核心知识产权, 可增强企业的“底气”, 提升“中国制造”的竞争力。

 我们有制造大国的优势, 但在工业设计方面与设计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工业设计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都迫切需要提升。

 我们要通过大力促进工业设计加快发展,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推进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

 二是在开发品种、 培育品牌方面, 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 运用工业设计的手段和方法, 对工业产品在功能、 结构、 形态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整合优

 化, 可美化产品, 包装品牌, 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提高企业的美誉度, 便于拓展市场, 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

 三是在改进质量、 降低消耗方面, 工业设计以最低的材料消耗取得上乘的质量效果, 可减少工业成本, 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工业设计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不增加原材料使用、 不增加能源消耗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地提升产品附加值, 增强产品竞争力。

 四是在与现代制造业融合和发展方面, 工业设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拉长产业链, 有利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促进包容性增长。

 五是在促进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 工业设计担当打前锋的角色, 左右行业的发展方向, 对地区经济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业设计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水平是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被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作为核心战略予以普及与推广。

 然而,我国工业设计发展却处于初级阶段, 和发达国家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 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

 对工业设计作用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缺乏高水平的专门人才, 自主创新能力弱; 政策支持、 行业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加强等。

 中国的工业设计起步较晚, 从 1987 年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成立至今, 只走过了不到三十年的光阴。

 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不容乐观, 在青岛专营工业设计的公司不足十家, 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 专营工业设计的公司也仅有只有几十家而已, 规模小、 自身造血能力差、 利润来源单一等问题仍严重困扰着国内的工业设计企业。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 21 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 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

 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 无一例外, 都不是他杀, 而是自杀。

 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 被历史淘汰出局。

 我认为我们要走的道路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

 中美两国有很多方面具备相似之处, 比如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它的设计产业高度发达;而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 制造业日趋发达。

 美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中国拥有最大的国内市场和日趋扩大的国际市场。

 美国主张多元化, 反对设计上的单一垄断; 而中国社会同样也是个包容社会,没有历史包袱。

 美国的市场高度商业化, 中国的市场正在逐渐商业化。

 我们和美国的背景很像, 很有可能未来在国内工业设计的地位就和现在美国工业设计的地位一样, 是一种很重要的竞争手段, 但不会成为最核心的手段。

 德国人总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做设计时考虑太多, 而美国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 设计可以没有约束。

 当然这样可能会产生很多不良的设计。可现在中国缺少的就是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 没有足够的量的积累, 设计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我们总是在做设计时考虑太多, 又要融合中国传统元素,又要具有十足的社会责任感。

 最终忘记了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我觉得设计是一种商业竞争手段, 我们通过设计提高产品品质, 增加附加值, 使消费者生活得更美好, 这是设计的最重要的东西。

 优秀的设计可以成为一件艺术品, 优秀的设计也应该融合民族设计, 即具有实用性, 又具有社会责任感。但是,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设计公司的数量, 设计的从业人数, 设计对制造业的影响力远远不够, 我们最需要的是扩大市场, 在设计界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 我觉得这是最需要的。

 结论: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 是人才的较量。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家研究过 21 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 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

 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 无一例外, 都不是他杀, 而是自 杀。

 他们失去了 创新的活力, 被历史淘汰出局。

 大国的崛起, 正是人民的智慧和人民的觉醒, 就是那把加热的火!

 民声一开, 民智一启, 上下同心, 何愁国家不富, 民族不强? 工业设计业同样是一个道理, 要抱着有居安思危的心理, 顺着这条创新与发展的大路一直走下去!

 参考文献:

 《大国的崛起》

 《工业设计的发展史》

 《历史的使命》

推荐访问:大国崛起 大国 崛起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