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医生的作文14篇

致敬医生的作文14篇

致敬医生的作文篇1

  进入全国爱国卫生月,我园在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开展20xx年“爱国卫生月”活动的通知》精神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为目标,结合本园实际,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卫生工作一直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幼儿的身心健康也取决于良好的卫生环境。对此,我园校十分重视卫生工作,专门成立了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校园卫生工作,各班设有卫生委员和卫生监督员,形成畅道无阻的卫生工作网络。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分设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健康教育领导小组,除四害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为使幼儿园卫生工作顺利实施和确保目标的实现,保证幼儿园卫生工作的细致化、持久化、制度化。我园已制订有《班级卫生制度》、《卫生工作检查制度》、《食堂卫生制度》、《医务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逐步加以完善,使幼儿园环境卫生、饮食卫生、生理卫生、疾病防控等工作得到了制度上的保障和制约。

  我们按照《关于开展20xx年“爱国卫生月”活动的通知》精神再次召开幼儿园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布置幼儿园今年“爱卫月”卫活动的重点是整治卫生环境工作和防、除四害及卫生防疫工作。

  二、积极响应号召,广泛宣传爱国卫生月。

  结合我园实际,园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于四月初在全园进行了广泛宣传和动员,以“全员参与”为主,利用幼儿园教职工集会、卫生专栏、黑板报等形式,进行“爱国卫生月”主题宣传。全面多次动员,号召全体师生员工参与治理环境,重点清理校园卫生死角、公共绿化带和厨房,并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营造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校园的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全体师生进一步提高对爱国卫生月活动的认识。积极的宣传是幼儿园师生参与爱国卫生月活动的前提保障,通过宣传发动,整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中全体师生都能积极参与,全园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三、全面深入开展爱卫工作。

  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我园在整个爱国卫生月中,开展了以下具体活动:

  1、具体宣传活动。周一例会园长向全体教职工进行了爱国卫生月活动动员。在园门口及园内醒目处分别悬挂“清洁校园,人人参与”、“关爱绿色,我的责任”等横幅。我园还开展了爱国卫生月专题黑板报评比,并在公共黑板报处刊出了肠道传染病预防、禽流感预防、流脑预防、结核病预防等知识。

  2、校园环境整治。连续两周对各班进行了分阶段校园环境整治活动。着重进行了死角清除。使整个校园顿显清洁,通过绿色陪衬和红花点缀,校园呈现一片生机昂然。还进行了教室、办公室、厨房、卫生间的卫生清理,清除了一些死角,基本能杜绝蚊蝇滋生,教室、办公室经过教师们的清扫,显得窗明几净。全体员工在共同参与环境整治过程中增强了保洁意识和争创卫生校园的积极性。

  3、关注师生安全。师生安全是幼儿园第一要务,幼儿园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对厨房、校园卫生工作进行了整治,严防病从口入。要求厨房按照区卫生局要求加强食品卫生管理。还对幼儿园所有用水池进行了清洗、消毒,确保师生用水清洁。

  4、组织保育员对所有厕所、卫生间进行了集中清理,清除污渍。

  5、文明礼仪教育。幼儿的文明学习、生活习惯,是保证环境卫生的根本所在。因此幼儿园利用爱国卫生月活动,对全园学生进行了文明礼仪再教育。要求幼儿从自身做起改良自己的言行习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再次得到落实。文明礼仪教育将持续开展下去,以深化爱国卫生月活动成效。

  爱国卫生月即将过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我园将要加大爱卫工作力度,进一步实干,争取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上取得更大的成绩,更好地宣传爱卫工作和开展爱卫工作,为全园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水平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深深懂得,卫生文明健康校园环境既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衡量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我们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深化“爱卫”理念,提高“爱卫”活动实效,为全体师生创设一个整洁、优美的校园工作、学习环境,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

致敬医生的作文篇2

  王力先生是广西博白县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和诗人。在国内外久负盛名。由于我对文学的爱好,早在中学时期,就读过他的一些书,上大学后上诗词课,每当老师提到王力这个名字,我都为广西出了这么一位文化名人、语言学大师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近些年我潜心从事桂学研究,对广西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作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和解读,对王力先生的生平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那年在修建桂学园时,我们把王力先生作为桂学代表人物,为他立了一尊铜质雕像。

  王力,字了一,于1900年8月10日出生在博白县一个普通的家庭。他是个奇才,14岁那年因家境贫寒辍学在家自学。24岁独自到上海,先后入南方大学、国民大学学习,26岁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他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在汉语语法、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领域有独到见解,突破诸多。撰写了近1000万字的学术论著,出版专著40多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在国内外都有深远的影响。王力先生一生还致力于语言学教育事业,在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批语言学专门人才,为我国语言学事业的研究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西自古虽地处偏僻,但仍出了不少名人志士、文人墨客,近代王力先生便是杰出代表。一个能孕育丰富、充沛的文化硕果的民族,必然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精神昂扬的人民、培育出杰出的人才,历史事实增添了广西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与自豪!

  自我走上文学之路后,读过王力先生不少散文和诗歌,特别是抗战时期的诗文。他创作的诗歌和散文大都收集在《龙虫并雕斋诗集》《王力诗论》与《龙虫并雕斋琐语》里。读王力先生的书感觉津津有味,因为除给人以理性的享受之外,还有一种无不言壮的人生感悟与真实生活的回味。王力先生无心当作家、做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读了使人心悦诚服。他早年在法国曾用旧体诗翻译过《恶之花》,在译序中写道:“为信诗情具别肠,平生自戒弄词章。”他还常说:“会讲格律的人自己不一定是诗人,正如同会讲运动规则的人不一定是运动健将一样。”暮年的他依然感叹:“自愧庸才无寸功,不图垂老受尊崇。”王力先生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语言学大师、散文家、诗人,曾被誉为抗战时期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但他却如此谦逊虚怀,我们为他这种高尚品质深感敬佩。

  王力先生自幼即诵读唐诗、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所遗手迹,自成风格。王老书法既继承传统书法工整秀丽书风,又独具学者书家精致典雅的个性,朴质而不拘谨,洒脱而有法度。据说他的讲义全用工整的蝇头小楷写成,一笔一画都是功夫、一招一式都是积累。凡爱好书法的人都知道,书写蝇头小楷是件难事,王老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可见功底不浅、毅力非凡,每个字里都透出他对治学和育人的敬业与刻苦。

  1984年,王老已84岁高龄,应邀回广西为桂林写下长联:

  甲天下名不虚传: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佳拟紫金,高若鹫峰,穆方牯岭,妙踰雁荡,古比虎丘。激动着倜傥豪情,志奋鲲鹏,思存霄汉,目空培塿,胸涤尘埃,心旷神怡消块垒;

  冠寰球人皆向往: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傲伏波,放歌叠彩,泛舟象鼻,品茗月牙,赏雨花桥,赋诗芦笛。引起了联翩遐想,农甘陇亩,士乐缥缃,工展鸿图,商操胜算,河清海晏庆升平。

  此联后在《北京日报》刊载,得到众多学术和楹联书法界学者书家的好评。桂林市园林部门用木料精工雕刻,置于七星公园月牙山小广寒楼门前廊柱上。凡看过这副长联的人,都赞不绝口。长联把桂林的自然景观和今日之风貌赞美得淋漓尽致。上下联不论内容、词句、韵律、对仗都非常工整,书法远看清丽而大方,近赏潇洒而自然,从中不难看出王力先生诗词、书法和楹联深厚的功底,也体现出他对家乡的深爱之心、怀念之情。这是他留给家乡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桑梓之爱,人皆有之。王力先生对广西的深深情怀多流于生机勃勃汉字之中,写了不少佳作诗篇。乡愁是中国文化最深厚也最动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王力先生的一些作品,表现出一种久远的乡愁情怀、不衰的传统文化魅力,值得我们广西人敬畏与学习。

  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王力先生是一个从南流江畔走出来的年轻人,而后能走进世界语言学金碧辉煌的学术殿堂,成为一代宗师,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是他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勇敢攀登、不懈追求的结果。早期他为养家糊口,长年在外乡教书,后来到外求学都省吃俭用。1927年去法国留学,由于是自费留学,加上家底并不殷实,在巴黎面临着生存问题。后在恩师和朋友大力推荐和帮助下,为出版社翻译、给杂志社撰稿,以卖文稿换钱,走上一条勤工俭学之路。可以说,王力先生是依靠著书的稿酬,支付留法的费用,一年内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12部译作。据有关统计资料介绍,王力先生在商务印书馆出的译作达17种之多。也正因他译作之高产,成为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学翻译只是他的副业,其语言学研究的主业并没有荒废。他以惊人的毅力和才智,1932年顺利地拿到博士学位。

  王力先生刻苦钻研学术的韧劲,在学术界是出了名的。对时间他是分阴必惜,生活节奏明快紧凑,但又从容不迫。每天只要没有学术活动,就一头钻进书房伏案笔耕,持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有学生问他,为什么有那么多宏富著作,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是勤奋造就学问。”王力先生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成功的一生。

  耄耋之年,王老依然宝刀不老,佳作迭出。他照旧每天坚持工作,不停地思考、写作。1983年5月,王老已83岁高龄,中华书局约请他编写一部《古代汉语字典》,他很乐意地接受了。每天坚持用毛笔在八开稿纸字斟句酌,开始每天能写两三千字,后来因患了白内障,只能借助高倍放大镜,才能写上一千来字。他常对身边的人说,暮年逢盛世,人生大快意事,说还有好多书要写,可以再出一百本书,真想多活几年啊!还写诗自勉:“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余勇写新篇。”每个人都愿意长寿,可惜岁月不饶人。王老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国家和民族文化事业,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体现了中华民族一代文化精英勇于担当、敢于探索、乐于奉献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的精神、气度和胸怀,将立之当世、传之后人,永远激励中华儿女去开创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的明天。

  王力先生1986年5月在北京病逝。他临终前嘱咐子女:“要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些有益的事情。”王力毕生致力于知识创造,以别开生面的研究,用永不止步的创造力,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端正的学风,铸造了一座令人无比敬仰的学术丰碑,最终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在于突破局限进行超越,而这需要追求的勇敢,更需要的则是智慧。今天我们纪念王力先生,就要学习他这种无私无畏的创造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学术追求,从平凡中发现伟大,在质朴中发现崇高,在荒野中寻觅珍贵。像他一样,为国家和民族积极进取、淡泊名利,以勇于开拓的志气、勇气、灵气和锐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多贡献!

致敬医生的作文篇3

  真正的人生,只有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

  人生如弈棋,走错一步,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的事;而人生又不如弈棋,因为棋盘输了可以重新再来,但人生不可能再来一局,不能悔棋。人生的道路有许多条,但适合自己的只有一条,也就是说,我们要为自己的人生选一条正确的道路,不要误入歧途!

  在那个天真烂漫的童年,我总是一味的将人生看成一个不切实际的词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渐渐的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记得以前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骑着自行车,心里十分羡慕,便缠着妈妈教我。可是当我一次又一次的跌倒爬起的时候,心中想放弃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不知练习了多少次,结果总是不停地摔倒,手上也磨起了茧,在我想要放弃时,妈妈说:“这一点点挫折你也克服不了吗?孩子,其实你可以的,加油,要相信自己!”随着妈妈鼓励的话语落下,我的斗志也被重新点燃。也明白了人生避免不了挫折。

  现在,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的时候,便懂得挫折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砺。

  人生是短暂的,当时间一分一秒的从我们的身边逝去时,谁都不曾留意。当回过头去寻找那已失去了的时光,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许多,那是无论如何都弥补不了的。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及时抓住时间,把握人生,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等到后悔时再去做,但那时就太迟了。

  人生亦如茶,品茶,是品其芳香;人生,是品其韵味。会品茶的人,他的悟性也就更高;人生的道路中会有许多的挫折、磨难与失望,只有对那些挫折具有不惧怕并且敢于挑战,我们才会成长。磨难是一种磨练,亦是一种磨砺!

  人生是不同的,它时刻都有酸甜苦辣——辛酸、快乐、痛苦……

  只有真正的领悟人生,才会把握人生;只有把握人生,才会是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

  领悟人生!把握人生!创造未来!

致敬医生的作文篇4

  人生是一条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我们就是在这条路上完成旅程的旅客。正是由于旅途的过于漫长,我们对路旁单一枯燥的风景闭了眼,另一种味道在我们心中潜滋暗长——单调,这种味道代替了我们原有的新鲜感。难道在这漫长的旅途中不会出现一些小插曲吗?是的,它出现了,它就是挫折。

  挫折对于不同的旅客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旅客会很兴奋,因为挫折使他们的生活又有了颜色;有的旅客会很厌恶,因为挫折将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困难。同一种事物在我们看来竟有着不同的意义。

  挫折就是一把双刃刀,它既能给予你帮助,又能毫不留情的伤害你,关键在于我们的态度。面对挫折,如果我们没有战胜它,便会自暴自弃,在人生的旅途上止步不前,成为“路有冻死骨”;如果我们抬起头,直起腰,勇敢地面对并战胜挫折,那么我们的勇气便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化喜悦为动力,沐浴着阳光,向不远处的成功奔去。

  在大多数的旅客眼中,挫折是一只可怕的魔鬼,只要你被这只魔鬼缠上了,你就永远无法脱身,永远无法取得成功,失败是你最终的宿命。而真实的挫折并不是这样的,真实的挫折并不可怕,真实的挫折也不会对我们造成任何损失。一架独木桥,如果架在平静的小溪上,每个人都能走过去,若架在沟谷之间,能过去的寥寥无几。挫折其实也是这样,它只是稍微改动了一下你所处的环境,只要你不在意桥下的事物,果断地走过桥,你就能获得成功。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它给予了我们磨炼,使我们更加坚强;它给予了我们教育,使我们懂得怎样面对逆境。挫折使我们更加成熟,使我们明白挫折并不等于失败。

  挫折并不等于失败,只要你勇敢地跨过这道坎儿,你将看到一片灿烂的天空;只要你勇敢地捅破这层白纸,你将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只要你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必将是海阔天空、鸟语花香。

  挫折并不等于失败,善待挫折,它将会使你的成功之花永远绽放,直到永远永远……

致敬医生的作文篇5

  山中的煤石,又黑又硬,丑陋无比,人们却争相挖矿;被踩的纸币,又破又烂,却总还有人要。人生也是一样,无论你身着华锦,还是身披破布,决定你人生价值的不在于外表,而在你是否有用,是否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在形式,而取决于人的内在。张爱玲曾经这样描述人生:“生命是一袭华美的长袍,上面爬满了虱子。”试问:这种徒有其表的生命又有何真正的价值呢?相反,很有价值的人生常常是在平凡甚至艰苦的环境中锻造出来的。爱因斯坦一直是瑞士联邦专利局的一名三级技术员,然而这样普通的出身却无法磨灭他发现相对论的伟大成就;普鲁斯特的一生常常要受人们的冷眼,然而这样些歧视却无法将他的著作《追忆似水年华》的光华掩盖;梵高的生活穷困潦倒,他从不曾拥有华美的长袍,然而这种窘迫却无法停止人们对《向日葵》的赞叹。是金子,无论它外面包裹多少灰土,也总会发光,因为它拥有金子的本质。同样对于人类来说,只要你勤勤恳恳地奋斗过,努力过,哪怕只为社会贡献了一丁点儿,你的人生也是有价值的。相反,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即使锦衣玉食也掩盖不了你愚钝的本质。

  既然人生的价值蕴含在生命的本质中,我们就要学会充实自我,把握生命的过程,追求生命的本质。而现今社会,则具体要求我们学会放下对物质的过度欲望,用对社会的责任表现人生的价值。正如歌德写给叔本华的一段话所述:“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要先为世界增添价值。”徐本禹放弃了城市的优厚生活,来到乡村作小学教师,他的人生价值在偏远的小山村得到实现;钟期荣,胡鸿烈夫妇在香江边为学子盖起一座大学,即使生活清贫,他们的人生价值却得到了的体现。人们常以为价值是那些受万众瞩目的伟人所具有的,其实不然,当你看到一张平凡的脸荡着幸福的微笑,你或许会了解:小人物也可以有大价值,只要我们从现在开始,拨开掩盖在我们身上,遮挡我们人生的灰尘,其实我们也可以像永不失值的纸币,被人需要。

  每个人都是藏在鞘中的利剑,只要坚持,总会从生锈的鞘中脱出,给世界一个闪电,让人知道,我们的价值。

致敬医生的作文篇6

  在举国欢庆的时刻却因为受疫情影响无法出门。而学生们也由于疫情的影响,只能在家自学。这样很大幅度减少了听课的效率。自学无法像在课堂中一样吸收更好的内容,也没有老师的指导。于是,针对此种状况,网络授课停课不停学这种新型方式展开。对待此种授课方式网络中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这样学习并无效率,但大部分声音都赞同线上教育。让学生们即使在家都可以接受老师的授课。

  第一次上网课的体验我认为是很好的。虽然是在网上教学,但老师尽心尽力。比起在家自学效果显然好很多。网课开始了,还是老师熟悉的声音,但是网络好卡,老师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原来热闹的课堂,一下了冷清了。我看看周围,没有了同学们你争我抢回答问题,也没有了大家一起的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同学们,跟老师也不能互动,心中不免失落,但比起先前发自学效果还是更好些。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即使我们不能相见,但在网络上的孜孜教诲,仍把我们相连。停课不停学,让我们为了心中的梦想一点点前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紧团结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疫情地图上的每一个地名、每一个数字,都牵动我们的心绪。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此时更应努力学习。

致敬医生的作文篇7

  “人生是一场旅途,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

  当我从电视上听到这句话时,伴随着那浅浅溢出的广告配乐声,一种微妙的感觉掺杂在麦金色的阳光里,一点点、一点点渗入我的心中。我突然有了一种耐心,耐心地思考我浏览过多少风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拥有什么,我为什么而快乐?

  因为拥有而快乐。

  我拥有什么?

  我拥有感知!

  乍听之下似乎很荒缪。感知,人人都有,但它那样飘浮不定,若隐若现。唯有当另一种感觉撞击在心扉的门上时,那实实在在的心跳拨动那感知的弦,才会感动,才会拥有。

  于是,那感知的心呵——

  秋是沉沉欲睡的午后,我靠那杯苦涩的咖啡支撑快要破碎的思维,努力强迫自己睁开眼去咬文嚼字。疲惫得无心看窗外,哪有快乐?

  然而,阳光悄悄地、柔柔地、带着一点点秋日的古意,漫步到书桌上。于是,一种金黄暖色挑开我的眼皮,我抬头望窗外,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啊——清澈似水的天空浸湿我枯干的双眼,带着丝丝冰凉,润滑的,蓝蓝的。几只鸽子轻盈地掠过晴空,扑扇的翅膀撕下无限活力。多么美好的画面!心情舒畅了。

  我快乐吗?

  快乐!

  为什么?

  我有一颗感知美景的心。

  当我迎来含苞欲放的青春,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变得细腻。我开始喜欢上那些幻思多愁的文字,用手托着腮帮,细细品味那些缠绕的语句。时不时,心中会为某个字眼“咯噔”一下,然后,便是一阵爽朗的释然。我开始发疯般找一些哀愁抒情的文章来阅读。不为什么,只为在品味之后的痛快淋漓、大彻大悟。

  我快乐,因为我在一颗感知愁的心。

  我拥有13岁的青春,当我在为那些唯美的东西而唏吁时,我拥有阳光,当我在午后打盹时;我拥有一颗越发敏感心,当我开始尝试去解释一些微妙的东西,却又无法诠释时我们都拥有很多,不是吗?所以我快乐在哭过之后;我快乐在放学路上听着MP3时;我快乐在我意识到我拥有许许多多人生风景时!微笑着心里扬抑着多彩的情感,只归一句话:

  我拥有旅途路上路边的一角风景,小小地快乐着。

  我拥有一颗感知呵护的心,伫立世界中央,我大大地快乐着。

致敬医生的作文篇8

  时间过得真快,一开始我还担心自己坚持不下来的网课,马上又要结束了。回看这一两个月的网课时光,竟然也有了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收获。

  在家上网课是跟在学校教室里听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不太一样的,的不一样是在家上网课时,我们都是独自一人坐在家里听老师讲课,而在教室听课时是一班的同学彼此可以看见的坐在一起听老师讲课。本来我还非常担心我一个人在上网课的时候开小差什么的,没想到上网课也有很多方法防止学生们上课开小差。我们上网课都会开视频,老师可以通过视频镜头看见我们在家的状态,每次谁有一点点小动作,我们老师就发现了,虽然老师不能丢粉笔头提醒,但老师在课上也会截图或者语音提醒,所以我在家上网课也都非常的认真,生怕上课开小差或者没听进去课。

  在家上网课有一点是我认为非常好的。我们每天的网课都是直播形式,但直播的视频是可以回放的,谁有什么没听懂的,都可以课后自己再去回听,这样就免除了总是要去找老师问问题的麻烦。现在特殊时期,要找老师问问题还是非常不方便的,既要等老师有空,还要一直在线跟老师文字沟通。有了视频回放的功能,基本上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回看视频琢磨清楚,再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在线上问老师或者同学也就没有那么麻烦了。

  在家上网课的这些天,我也意识到了科技的发展和科技的发达。我们一个班的同学打开视频,只要老师开放网络权限的话,我们的头像都可以在老师的教学软件上显示出来。遇到老师在课上通过小游戏的方式跟我们讲课,我们都可以通过视频头像进行游戏,还蛮有趣的。特别是有的老师是非常年轻的老师,讲课的方式也非常年轻态,有时候老师会把我们上课偶尔开小差的同学视频截图做成表情包,在下了课之后发到群里让我们引以为戒,逗得我们又开心又不敢上课开小差了。

  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在家上了一两个月的网课。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经历,虽然不希望以后再出现这么严重的疫情,但这样在家上网课的机会,我还想要拥有,这样的话,我就又可以可着老师白天讲课的视频反复学习了。

致敬医生的作文篇9

  轻倚窗边,微风拂面,静享人生。

  人生是百态多姿的,有的人品读经典,吟出灵魂之诗;有的人活在市井喧嚣,热闹叨扰;有的人只会与低俗相伴,草草终了;而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在远处笑看世间,隐山林,居田园,过着惬意的静态人生。

  人生无一时不为动,流畅的动作在不经意间演绎了人生。动之相反便是静,动组人生,灵魂却应该在静处默默的品读领悟着,氤氲弥漫中,渐渐悟懂了人生,一个静态人生。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处于喧闹的都市,繁华的大街,人流车辆往成川,保持平静的心态,淡然自若的态度对待,就好比在狂风中散步,步履却是安之若泰的稳健。临危不乱,静序人生。

  屈原静居于被贬之地,却心有不甘,安于芝兰之室,空聆听着汨罗江的涛水之声,安息长眠在江水之中,一生被忠字所扰,静始于亡。与他不同,同是左迁,韩太公安然处世,愤懑以过,只留下平静的灵魂,名于青史。五柳心静亦身静,心不随形役,形随心往,嗜酒,吟诗,著文,快得其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心神向着田园的静,止于静态人生。

  水流过手指间的缝隙,好像手指在滑动,水是静的,静与动是相互对比的,动中取静,亦如现世少了份隐居的安惬静态,多了些许喧嚣纷扰,再也找不到百年之前的无人山林,无扰田园。已无往日桃花源,静态人生却扔在沿读。高楼上俯视地面,车鸣人声都被距离隔绝。著名作家七瑾年有着别样的静态人生,《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中,她默默一人,离开了中国所有正常孩子都要走的人生,自己一人踏上了背离世俗的一条道路,在西海、青藏、新疆,她找到了她所追求的静态人生。

  也许一种放荡不羁,一种自由散漫,一种懒惰怠慢,会拿来做借口,但是静态人生却是不论你处在哪一条路上,慢慢享受感悟,不要只为了目的而错过了沿途的风景。静态人生,静享人生。

  风儿捎来信儿来,告诉我们风景优美的人生之路。

致敬医生的作文篇10

  生活需要挫折无际的大海,时而巨浪拍岸,时而风平浪静。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面对挫折,有人失去奋进的勇气,有人却百折不挠,在曲折的人生中获取坚强,所以我认为别惧怕挫折。挫折往往是一笔财富。 就像奥斯特洛斯所说的“人的生命似洪水崩流,不遇到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书中人物柯察金,从贫苦少年逐渐形成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程,年少的他做过店员,任人欺负,偷过德国人的手枪,多少次挣扎在死亡线上。仍坚持革命。最后再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仍坚持创作。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就应该反思:学习中的苦算什么?保尔带着满身伤痕,忍受着折磨却终未倒下,我们往往在小小的瞌睡虫面下趴下了,却一翻不可收拾,相较而言,我们何等惭愧啊!往往有人再困难面前倒下。即使在一百次跌倒,也要从一百零一次时站起来。

  一个人在科学探究中,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并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就要像爱迪生那样,再发明电灯过程中,做了无数次实验,总共用了6000多种材料,这是多么吓人的数字。6000多种材料,只能说明在6000多种材料进行实验时,爱迪生失败过很多次,但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最终才确定用钨丝来做灯丝,提高了电灯的寿命,研究好了电灯,这些事实难道不能说是挫折诗人生最好的老师吗?人生难免会有挫折,只要勇敢面对,挫折总会变成前进的动力。

  挫折是人们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踏上生活征程的时刻,我们只有不断的磨练自己,才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致敬医生的作文篇11

  这个秋天来得诡异,将夏天拉得冗长,却突然将温存抛向低谷,我只得竖起领子挡住操场上肆虐的风,面无表情地听着运动场上的尖叫声,看着一群光着膀子的运动员,杀气腾腾的样子。

  我没有任何项目要参加,从小学到现在,做过记时员,小记者这些打杂的活,却从未做过运动员。初中时有段时间因每节体育课都跑800米,曾爱上那种激烈,疯狂,抵达人生命极限的奔跑,把跑道想像成生死交替的古战场,以奔跑的姿式杀出一条血路,即使到了终点也不能倒下。可即便喜悦,我仍然没有参加那年的运动会。嘴上安慰运动员们没名次不要紧,努力过就行。然而自己却担心那最终的成绩。于是一年又一年,我仍然扮演着自己一直在扮演的角色。

  此刻,我正坐在东面的草坪上,远处彩旗围成形的钱塘江入口的标枪区,伴随着阵阵喝彩声,一支标枪潇洒地划出一道弧线。还没等那支标枪落地,眼前有一身影掠过沙坑,之后,有人测量,有人扒沙子,有人记分数,又一张新的面孔站在起跑线上。忽然,广播里传出并不悦耳的发令声,将末字拉得老长后紧接着“砰”一声枪响。再看南面的跳高场地,因运动员跳高时压断了无数根杆子而一片哗然。

  也有因铁饼险些砸到人传来的一声声尖叫……

  我,一个欣赏者,如同拍DV一般将镜头从这一头拉到那一头,而后回到原点。猛然觉得,人生的盛宴就像赶赴这场运动会,有的人迎着秋风,奔跑跳跃,有的人盘坐在终点拿着计时器,有的人背着大包拿着相机捕捉镜头,有的人在一个个看间之间穿梭,也有的人提着木棍驱赶越界的围观者。或许那个正在跳跃的

致敬医生的作文篇12

  20xx年是全国第xx个“爱国卫生月”,我们中班年级组在县爱卫办的领导下,在教委及幼儿园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开展了“提高素质,根除陋习”主题活动。在全组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扎实的成效。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 、张贴推普标语、悬挂横幅,向全园师生及家长宣传根除陋习、树立健康意识,美化校园

  2 、201xx 年 x 月x 日各班教师向本班幼儿做“爱国卫生月”的动员,发放宣传材料,让幼儿及其家长主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3 、展出宣传板,宣传内容为:根除陋习、树立健康意识,美化校园,以优美环境迎五一

  4、设立宣传站,在幼儿园画廊和幼儿园班级网站,向师生与家长宣传“爱国卫生月”的重要性。

  5、开展科普教育,组织幼儿观看吸毒、抽烟、“四害”、教室死角等危害的DVD

  6、发动幼儿及其家长宣传摒除生活陋习,清洁美化家园活动,清除楼院、绿地、楼道、自行车棚等处的积存物

  7、组织幼儿做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整理美化教室。

  8、带领幼儿清捡绿地白色垃圾、暴露垃圾,让幼儿养成见到垃圾随手捡的好习惯。

  我们在“第xx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大爱卫工作力度,进一步苦干、实干,争取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上取得更大的成绩,更好地宣传爱卫工作和开展爱卫工作。

致敬医生的作文篇13

  人的一生,根本不需要后悔,也不用后悔。

  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一条路,就应该想好自己选择这一条路的后果。如果想好了,在踏上这条路。那么在这条路上,如果失败的也不要后悔,因为这条路是你自己选择的,所以踏上了自己选择的路,就要走到底,走到底你终究回成功。在你选择的这条路中你会学到很多道理,会遇到很多困难与失败,但只要你打败困难与失败,成功就属于你,成功是会给坚持到底的人。

  所以人人都会拥有成功,得到成功。如果你在即将得到成功的时候,选择退出,那么对不起,成功因为你的退出对你说拜拜。这时你应该非常后悔吧?但是有用吗!你再怎么后悔,失去的还是失去了。在你后悔的时间里兴许就有人在此踏上自己的路。而你还在后悔当初为什么选择退出,你有这时间为什么不继续踏上寻找成功的道路呢?

  人不要被挫折与失败打倒,反而人应该打倒挫折与失败。这样人的人生才是美好的,快乐的。

  人生会有失败,人生会有成功。人生没有极限,人生道路上没有长远,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

  人的一生过的要有骨气,人的一生要过的光明正大,人的一生要过的成功。人的一生要为自己争气,为家人争气。人的一生不能盲目的走,要有目的的走完自己的人生。人的一生,要做到不愧良心,要做到不违背原则,要做到不违背自己的意愿。人生中有许多人生的道理,人生中有许多理想,人生中有许多快乐、悲伤、幸福。

  人不要为失败,而丧失前进的动力。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回有失败,但,也有成功。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会遇到很多挫折,但只要坚持,也一定会打败挫折。

  走向人生的尽头会很累,但一旦你成功的走到底,那种感觉也是一种很快乐的。

  人不要以为自己很没用,只是自己的潜能会没有被挖掘出来而已。

  人可以被失败打败一时,但不可以被失败打败一生。

  人生可以说是残酷的,也可以说是快乐的。残酷就残酷在成功是在失败上一点一点积累中孕育出来的,快乐就快乐在成功之后的喜悦。

致敬医生的作文篇14

  留学法国,追求“实实在在的东西”

  王力,1900年出生在广西博白县岐山坡村。他7岁上私塾。先生讲《三国演义》,讲到慷慨激昂处,便拍案而起。王力由此爱上小说,也产生了他的第一个理想——当小说家。高小毕业后,王力因贫辍学,但读书不辍。夜晚无油点灯,每天就着月光读书。书读了很多,但一副深度眼镜也因此伴随了他一生。

  1924年,带着别人帮他凑的120元小洋,王力踏上了求学之路。王力先就读于上海私立南方大学国学专修班。他在刊物上发表诗文、小说,既是勤工,也为追求文学理想。但一年后王力却因反对校长搞帝制复辟活动而被开除,转入章太炎当校长的国民大学本科学习。

  1926年夏天他报考清华国学院,师从赵元任。国学院有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王国维对这个爱好文学的年轻人说:“我原来爱好文学,后来为什么研究古文字和历史呢?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为着追求“实实在在的东西”,王力跟了“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学语言学。国学院毕业后,王力接受赵元任的建议,去了当时世界语言学的中心——巴黎。

  在法国学习是自费的。王力想卖文为生。他开始翻译法国文学。商务印书馆接受了他的译稿。当时商务印书馆的编审是叶圣陶。叶圣陶先生对他的书评价很高,他认为王力的文章“翻译得雅,文笔非常好”,所以叶圣陶先生说:“他的书来一本我们出一本。”后来王力在法国的学费就是叶圣陶先生给的。

  王力于1932年归国回到清华,教授语言学课。课余仍为商务印书馆的“万有文库”丛书撰写希腊、罗马文学专书,翻译《莫里哀全集》等外国文学作品。按清华的章程,专任讲师两年即可升教授。但第三年王力却没有等到教授的聘书。他去问朱自清,朱笑而不答。然而朱先生的这一笑却令他知耻。他反躬自省,向“翻译家王力”告别。

  不久,他写出了语言学研究的力作《中国文法学初探》。王力回忆,朱先生看了就很满意了。于是他在第四年被聘为教授。

  颠沛流离之时,仍不忘学术研究

  当代音韵学家唐作藩在采访中说,“王力认为过去编的字典,都不是很理想,比如《辞源》、《辞海》,他觉得很大的一个缺点,就是罗列词义,不分主次,不分历史。”

  1930年代王力刚从国外学习回来,看到当时国内语法学研究死气沉沉,他感觉到大部分都是套英语语法。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字没有文法可言,王力沉痛地写道,“近年来,大学生的文字不通,已成最普遍的现象。一个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应用本国的文字,在西洋是很少见的事。从前的人喜欢用古人的熟语,不合传统习惯的就叫做不通,所以中国文法就在冥冥中受了保护。现在呢,大家趋向解放与自由,于是中国文法也像中国人的道德一般地彷徨歧路,有破坏而无建设。”

  1935年,王力呼吁政府支持中央研究院或教育部牵头制定一部标准文法。他认为5年可以制成草案,3年精细修订,“8年之后,我们将有一部文法。”尽管想法很好,作呼吁的也远不止王力一人,但这样的工作却迟迟没有启动。第二年,王力写了《中国文法学初探》,倡言抛弃模仿,运用西方语言学理论工具,从汉语的现实中寻求语言规律。此文几乎是他扛起中国语言学研究重担的宣言。

  对一种语言规律的研究,必须从该语言的实际中来。但实际的汉语,同当时的社会一样,动荡而复杂。文言、半文言、白话和欧化的白话,还有千差万别的方言,都令人无从下手。王力认为,“这是艰难的一种工作,比之依傍西洋语法者,多费百倍的踌躇”。

  但就在这时,卢沟桥枪响了,日本全面侵华。北平沦陷,王力随清华一起流亡南下。流亡路上,王力愈加感受到中国文化学术和人民所陷入的危境。两个月的跋涉,王力一家到长沙。全部家当就是些衣物,几乎无书可读。

  1937年10月的一天,王力在长沙的一个旧书摊上看到一部《红楼梦》,版式古雅,很是喜欢。王力蓦然悟到,《红楼梦》是较为纯粹的清代北京口语,不正是语法研究理想的材料么。他在惊喜中买下了这部书,并购得另一部清代白话小说《儿女英雄传》。

  汉语言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傅雨贤在采访中谈到了王力买书的细节。“他觉得这个材料非常宝贵,一个是,对象很明确,没有方言的杂芜,还有就是没有古代汉语的杂芜,所以买了这两本书,还没有到昆明之前他已经开始在研究了,”傅雨贤说,“他把这两部著作的所有用词造句的规律,一个个的做卡片,之后就进行归纳整理,突破了《马氏文通》沿袭西方的框架的毛病,完全从汉语实际出发。王先生发现,词法是次要的,因为我们汉语没有什么形态变化,不像英法德俄语这些,形态变化多,所以那些外国语都是以词法为主,他说中国以造句法为主。”

  后来王力一家辗转来到昆明,在昆明龙头村的岁月里,王力白天备课授课,晚上写作。点不起煤油灯,他点豆油灯,妻子夏蔚霞在旁借点光亮编织毛衣。一个月能织五件,贴补家用。到80岁时,这艰难的时光仍历历在目,王力赋诗赠妻:“七省奔波逃猃狁,一灯如豆伴凄凉。”就在这样的境遇里,整整5年,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问世。随后两书普及本《中国语法纲要》完成。到这时王力已在语言学研究上留下了许多第一,如第一次给出了语法的定义:“语法就是族语的结构方法。”

  战争没有毁掉中国的学术,王力的成果与几乎同时发表的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汉语语法论》一起标志着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成熟,并很快影响到了国外学界。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邵敬敏说,“这3部巨著是奠定了我们国家20世纪40年代当时传统语法的学术基石。王先生是第一本,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一部书。”

  建设中国第一个语言学系

  1945年8月10日日本投降。王力一夜未眠。在抗战流亡的艰苦岁月中,王力的研究已经在语法、音韵、词汇、诗律、方言各领域全面铺开,并计划着中国语言学的未来。王力著文:

  咱们对于抗战建国,没有必胜必成的信念则已,否则咱们应该料想到中国语文有兴盛的一日,那时节,汉语虽不一定能像英语一般走到人家中学的黑板上,至少人家的大学里也会有汉语一科,和英法德俄诸语并重。那时节,咱们有没有像《牛津字典》一样的好字典给人看?有没有像叶斯珀生或泊尔姆的英国语法一样好的中国语法给人家看?中国语言学的人才是非常缺乏的……我希望将来中国语言学界人才济济。

  刚复员的中山大学聘王力做文学院长,他提出的任职条件是,办一个语言学系。果然中大由此建设了中国第一个语言学系,王力设计了教学大纲和主要课程,延请了方光焘、杨树达、商承祚、岑祺祥等名家执教、讲学。他自己除了授课,甚至还检查楼道、厕所的卫生。

  1950年,随着战争硝烟的散去,中国第一批语言学大学生从中山大学语言学系毕业。到1953年,4个年级在校生只有13个。到了夏天,7名学生毕业,实属盛况空前。王力在家中为他们开欢送会。

  到了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政府开始大力推进文字改革以及各类扫盲和文教工作。这一年语言学系破天荒地招了两位数的学生。新生刚入学,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又整体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当时的学生李炜在采访中说,“如果没有当年的这个合并,就没有今天的北京大学汉语言专业,也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这个样子,对整个语言学、语言学界,他都功不可没。”

  白天打腹稿,夜晚写书

  王力一方面支持应用和普及,同时又坚持基础研究,他认为词汇学、语义学、修辞学、词典学和实验语音学以及继承中国传统语文学遗产等等,都是迫切需要做的研究工作。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前期王力的《古代汉语》、《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学史》等编撰成书,同时也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汉语史研究生。

  但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王力的研究和教学戛然而止。

  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王力说“九十里才算百里的一半,就因为最后的十里最艰难,而且最有价值”,“如果为狭隘的功利主义所蒙蔽,急功近利,中国语言学就不会再有发展的前途。”但王力因此受到批判。这位60多岁的老人被抄家、批斗,书稿查封,被发往煤厂拉煤劳动改造。日记中他写道,“不容于世”,“不见谅于骨肉”。“变化如此大,殊为痛苦不堪”。

  但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他仍坚持凭记忆中的材料进行思考、研究。被允许回家时,他便在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把白天劳动时打的腹稿写下来。“文革”一结束,他拿出两本书稿,一本《诗经韵读》,一本《楚辞韵读》。“文革”后王力还修订了《汉语史稿》,1950年代撰写的这部著作搭出了汉语历史研究的大框架。最后在他84岁时将《汉语史稿》扩充和修订成《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汉语词汇史》,完整呈现了汉语发展历史。他为此用去了整整7年的时间。

  1979年11月王力教授参加全国文代会,与代表合影。前排左起:林庚、吴祖湘、杨晦、王力、王瑶;后排左起:谢冕、段宝林、刘绍棠、费振刚、宋士杰、赖林嵩。

  “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余勇写千篇”

  当代语言学家詹伯慧在采访中感慨地说,“中国的知识分子,不管你怎么样,我的事业只要我生存一天我一定执着地追求,我有我做人的宗旨,我有我做人的目标”。

  王力25岁学英语,27岁学法语,到了50多岁,还跟学生们一起学俄语,直到他80岁的时候他还听日语的广播学日语。“文革”结束那一年,76岁的王力写诗送给自己:“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余勇写千篇。”为了把十年时间补回来,王力到后来更加倍地工作。他上电大讲课,对各种演讲、约稿统统来者不拒,甚至对向他求教怎么写信,怎么学普通话,学外语,学拼音,他都勤勉地一一作答。

  1954年进入北大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在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工作的曹先擢谈道,“接受普通话异读字审音这个工作时,他已经是83岁高龄了,审音表发表后不到半年,他就去世了。这是他对国家语文现代化最后的贡献。所以我非常感动于他的精神。”

  1984年王力生平最后一次回到中山大学。中大邀请他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题为“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的演讲。5000人座位的纪念堂,竟来了12000人,把纪念堂四周的草坪都坐满了。傅雨贤回忆说,“他一看密密麻麻那么多人,他很感动啊!84岁了,结果他足足讲了一个钟头。专业课一次12000多人听,中国教育史上没有过,我估计世界教育史上也没有过,而且这是他最后的一次公开课。”

  1986年,王力辞世,他心中的字典最后在他学生手中完成,大家将它命名为《王力古汉语字典》。直到去世之前,王力每天还在从早到晚坚持工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张双棣回忆说,“后来他在一张纸上,一个信封上写着,‘张双棣答应帮我写亥集,我做什么呢,整天疲劳。’这是他的绝笔。”

  就在王力去世的前一年夏天,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王力文集》。他将10余万元稿费全部捐出,在北大设立“王力语言学奖金”。这是“文革”后最早的个人捐赠学术奖金,而他本人至今仍有“孤独而尊严”的美誉。

推荐访问:作文 致敬 医生 写致敬医生的作文 向医生致敬作文600字 写敬佩医生的作文 敬仰医生的作文 对医生的作文 向医务人员致敬的作文 尊敬的医生作文 向医生致敬作文 致敬医生的作文题目 医生向你致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