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行业存在的问题(4篇)

篇一:我国证券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

  经济管理学院

  国贸1025班

  王琛

  A08100115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证券市场简介

  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各种有价证券发行和买卖的场所。证券市场通过证券信用的方式融通资金,通过证券的买卖活动引导资金流动,有效合理地配置了社会资源,支持和推动了经济发展,因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和基础,是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的、不成熟的市场,随着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我国证券市场将逐步发展成为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

  二、我国证券市场现状

  随着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更多国际证券公司进入了中国资本市场,这意味着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外资证券公司的业务冲击也将越来越激烈。这种冲击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投资银行业务高端客户份额的抢占;(2)集合理财业务中机构客户的争取;(3)直接投资业务对优质项目的竞争;(4)对国内证券公司业务骨干的吸引。同时中国证券行业现在也逐步实现了盈利模式的多元化,经营的规范化,发展的规模化.中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组成的,较为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在吸引外资、加快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与西方发展已有百多年历史的证券市场相比,还很不完善和很不规范。

  三、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结构不均衡。资本市场为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开辟了更为多样的直接融资渠道。首先是现在我国证券市场还是以股票为主,股票在市场中所占比重很大,而公司债融资在2007年重新开始之后,上市的品种也是寥寥无几,不利于上市公司运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其次投资基金比重偏低,由于基金在证券市场起着一定的稳定器的作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的波动。再次就是衍生产品种类少,这也是我国证券市场落后的一个重要表现,现在市场上衍生产品少,不利于分散投资风险,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适合的投资品种。

  (二)市场运作不规范。1、虽然发行制度由审批制过渡到核准制,但是并没有彻底解决发行环节的不规范的缺点。2、股票发行方式不合理。证券市场发展初期,股票发行采用定向募集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发行。3、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不够规范。

  (三)机构投资者队伍偏小,在市场上所占比重不够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反映了市场的成熟程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初期,市场的投资主体是个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规模有限,通常买卖频率较高,追涨杀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是维护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1998年以来,中国证监会相继推出设立证券投资基金,允许三类企业、保险基金、社保基金入市,以及后来批准的QFII投资者等积极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发展。

  (四)监管手段的法制化程度不高。在证券市场建立之初,国家就开始着手制定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证券市场的改革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监管部门的角色定位。更新监管理念和改进监管方式;加强了证券、期货的一线监管方式,充分发挥派出机构的作用;强化证券、期货业协会的自律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市场行为以及监管部门的行为,但是远远不能称之

  为法制化的证券市场,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四、完善证券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所有者的利益。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是在特殊的环境下起步的,发展之初就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非流通股不允许上市流通。不仅如此,股权的分割使得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明显不对称,比如就上市公司分红而言,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实际收益率就相差很大。

  因此,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是我国上市公司当前也是今后要长期面临的任务,根据我国的公司治理状况,结合国际经验,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股权结构的调整是改善公司治理的基础。从国际经验看,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与公司股权结构的状况密切相关。然而,虽然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上可能存在差异,但不论哪一种公司治理模式都十分重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之间制衡机制的有效性,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种权利利益指向的一致性则是制衡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

  2、重视董事会的建设

  无论从国际经验看,还是从我国公司治理的现有框架体系看,董事会都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机构,而随着上市公司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董事会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强化,因此,改进公司董事会将是改善公司治理状况的一个必然选择。

  3、监管部门的积极推动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体来看,上市公司对公司治理的理解还相对滞后,很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只是简单地满足了监管部门形式上的要求而远未达到有效治理的实际效果。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客观要求监管部门承担起两方面的责任,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股权结构、股权性质方面的问题,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二是要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通过各种措施引导并推动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的实践。

  (二)、建立完备的市场体系。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型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企业的融资及其他金融服务需求将是持续和多元化的。同时,随着各类投资者的成熟和壮大,投资需求也会越来越显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建设多层次证券市场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和防范措施,加强对市场发展前瞻性问题的研究;逐步完善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交易所共同组成的多层次监管体系,加强市场参与主体内部监督;加强不同监管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逐步实现从机构监管模式向功能监管模式的转变,提高监管效率。

  (三)、完善法规体系,加大处罚力度。社会上应逐步成立一些为证券市场服务的专业机构,如投资信用发布机构,使投资者了解投资动态;投资咨询机构,为证券投资者解决疑难问题;

  证券信誉评价机构,对准备上市的证券进行评价等。

  与此相应,还必须加强证券法规建设,做到有法可依。健全完备的法规体系是证券市场规范运作与健康发展的基础。为此,在《证券法》基础上,还要制定并出台其它配套的法律法规。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对证券的发行与交易、证券交易所、证券商、股东保护措施、外国投资者等做出明确而详尽的规定。

  (四)、扩大企业债券的发行,适当增加股票的发行量。要彻底改变银行对企业需要资金包下来的做法,有条件的企业均要把发行债券作为筹集资金的渠道之一。债券持有人有权按期得到利息,收回本金,但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也不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承担责任。为推动横向经济联合,新建企业可以采取互相投资、合股、参股方式,实行股份制,完善债券投资者结构,创造有利于债券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在稳步发展国债、公司债、资产证券化产品、可转换债券等产品的同时,积极推动其他固定收益类和结构化金融产品的创新。

  (五)、规范证券市场,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大力发展国内证券市场,努力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抵御国际资本冲击的能力。规范我国证券市场是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要对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会计准则等进行完善

  和健全。同时,规范证券发行和证券交易市场,逐步和WTO准则接轨,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而且我们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在实施步骤上,采取小步前进、分步推进的策略,,分阶段、渐进式发展。

篇二:我国证券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证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成功

  中文摘要

  证券业是专门从事证券经营及相关服务的行业。在间接融资比重不断下降、直接融资比重已超过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发展趋势下,作为直接融资的证券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我国证券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单一,经纪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过高;证券业盈利状况十分不稳定,呈现出一种高度波动的状态,而且其波动与二级市场有着高度的相关性等。如何才能提高证券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摆脱证券业盈利状况随二级市场波动而大幅波动的局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证券业问题研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首先概括了各阶段系统的特征,然后实证分析了我国证券业在两个阶段的生态环境、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通过对我国证券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并借鉴国外证券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从推动系统的原动力—创新:组织创新和经营创新方面,提出了我国证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证券业;组织系统;组织创新

  AbstractSecuritiesindustryisengagedinthenegotiablesecuritiesmanagementandthecorrelationservicespecially.Theproportionofindirectfinancingisinthecontinuousdecline.Theproportionofdirectfinancinghasbeenmorethanthatoftheindirectfinancingonthedevelopmenttrendsoffinancialindustry.Directfinancinginthemoderneconomyisbecomingmoreandmoreimportant.China"ssecuritiescompanies,however,therearemanyproblemssuchasBusinessstructureisunitary;brokerageincometototalrevenueistoohigh;theprofitsofthesecuritiesindustryisveryunstable,showingastatusofahighlyvolatile,andhaveahighdegreeofrelevancewiththefluctuationsinthesecondarymarket.Howcanweprofitfromwhichthesecuritiesindustry

  alongwithwhichthesecondarymarketfluctuationsisvolatilitynandhowcanwerealize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hina"ssecuritiesindustry?Firstofall,itisasummaryofthecharacteristicsofthisstageofthesystem,andthenitisAnEmpiricalAnalysisofChina"ssecuritiesindustryatdifferentstagesoftheecologicalenvironment,marketstructure,marketconductandmarketperformance.Throughtwostagesofanalysis,fromthedrivingforcebehindthepromotionsysteminnovation:sustainableorganizationaldevelopmentinnovationoftheandmanagementindustryinnovationintwoaspectsofinnovation,Iputforwardthesecuritiescountermeasuresandproposals.KeyWords:SecuritiesindustryOrganizationalsystemOrganizationalinnovationBusinessinnovation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及全球金融危机己经对全球实体经济形成巨大冲击,对整个世界的金融业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被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加上之前垮下的贝尔斯登,华尔街排名前五的投资银行相继破产或转型。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这些证券业巨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相继轰然倒下?原因可能有四:1.美国投资银行直接投资行为属于会计帐表外项目,使美联储无从查起。

  2.美联储相信这些投行的股东会约束投行管理者的行为,可是没有考虑到这些投行的股权相当分散,多数股东只关心自己的当前利益,很少考虑风险因素,并防范由此带来的风险,也难以通过一致行动对投行经营层的行为加以约束。

  3.政府过于相信证券业系统自组织能力,相信市场的魔力,而忽视了政府对于证券业系统性风险的监控和预警,完全放弃了证券业系

  统的其他组织行为。

  4.美国的金融创新过度。为了追求超额利润率,华尔街的主流投行业务模式转向对冲基金的商业模式—高杠杆率是其特征,不断吹大了房地产的泡沫。

  相比之下,我国证券业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大,相对来说依然在稳健运行。其原因有三:1.我国证券公司的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国有控股,易于被监管。

  2.我国证券业业务模式单一,金融创新不足,基本不存在高杠杆融资。

  3.我国证券业系统循序渐进地对外开放,与国外投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流不充分,这样就避免了系统外大量正嫡流的注入。但我国证券业系统其他组织行为明显,系统的自组织能力比较弱,长远看来,发展形势也不容乐观。

  自2001年以来,中国股市行情出现了大幅度下跌,股票指数跌创新低,股票市场成交与发行低迷,同时中国各证券公司也普遍出现业绩持续下滑乃至全行业亏损等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实质就是证券业系统在外部被注入了正嫡流—股指持续下跌,导致了系统的无序。在外部正嫡流的情况下,系统内(即证券公司中)就会出现出较普遍的挪用保证金、股价操纵等违规经营乱象;2005年,有18家证券公有一大批证券公司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整个证券行业都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局势。

  (二)选题意义

  我国证券市场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90年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使证券市场逐步走向了规范的发展道路。我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在经济建设特别是为耗资巨大的新兴事业、新建企业大规模地筹集建设资金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探索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社会资源、进行资源配置的改革中起着探索者的作用。证券市场从建立至今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这20余年是我国证券市场逐步规范的过程,是全社会对

  证券市场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方面共同推进证券市场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日趋形成,支持证券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也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同时,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势头,经济各方面的改革全面推进,也迫切需要加快证券市场的发展。

  (三)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的证券业规制的研究中,基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形成了多种理论以解释政府制定并执行证券业规制的动因和行为,其中,有三种影响最大且与本文研究最相关的理论即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法律的不完备性理论和可竞争性理论,它们同时也体现了证券业规制的基本理论依据。

  1.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

  由于经济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市场失灵,如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市场、信息失灵等,一方面会削弱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另一方面单纯市场配置资源可能带来经济机会以及结果的不平等,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某种规制制度或措施来纠正。

  卡恩(Kahn,1970)提出规制的实质是政府命令对竞争的明显取代,作为基本的制度安排,它企图维护良好的经济绩效。如果没有外力进行干预和矫正,那么社会的总体经济福利就会受到损害;政府应该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者,它有责任在市场失灵和没有效率的领域实施干预,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汉克一多马斯(Hantke-Domas,2003)指出,公共利益理论有两个可以接受的概念。第一个概念认为规制的目标是为公众提供保护和寻求利益的,这个概念首先是由施蒂格勒(Stigler,1971)和波斯纳(Posner,1974)归纳的。第二个概念是由波斯纳(Posner,1974)之后的学者提出的,将其定义为一个思想体系—主张当市场发生失灵

  时,为了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要引入政府的规制。这两个概念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公共利益理论的本质内涵。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对公共利益理论提出了质疑,如施蒂格勒

  ((Stigler,1964)在其《证券市场的公共规制》一文中,通过对最没有争议的证券市场规制的实证分析,发现不仅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发行股票的公司必须向投资者公布经营状况的规定并没有提高投资者的收益,而且其维护价格稳定的要求也有悖于证券市场运行的效率标准。他认为,对于证券市场,有法律和司法部门的监督就够了,政府规制是不必要的。

  弗朗茨(Franz,1993)认为,市场是脆弱的,如果放任自流就会趋向不公正和低效率;而政府规制正是对社会的公正和需求所做的无代价的、有效的和仁慈的反应,因此,为纠正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对经济进行适当干预。斯蒂格利茨(Stiglitz,1993)认为,金融市场同样存在失灵,从而导致金融资源的配置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金融规制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是一种降低或消除市场失灵的手段。证券市场规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于依靠规制来尽可能地改善和解决证券市场机制的失灵问题,保证证券市场功能的实现和效率的增进,所以公共利益理论构成了政府对证券业规制的基础理论。如果没有政府规制,证券市场自身不会以有效的方式和最低可能的成本来克服市场失灵的现象。证券市场上,政府基本上代表了公共利益。

  2.法律的不完备性理论。

  卡塔琳娜·皮斯托和许成钢从制度结构完善的角度以法律的内在不完备性理论论证了政府监管在优化执法权和立法权配置上特有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引入政府规制的条件。法律的不完备性理论是卡塔琳娜·皮斯托和许成钢(2002)发表的《不完备法律:一种概念性分析框架及其在金融监管发展中的应用》一文创立的理论。”是对边沁、贝克尔和斯蒂格勒等人的法律“最优设计阻吓理论”的进一步拓展,法律的最优设计是指完备的法律应该可以方便地处理现实中的一切纠纷,并且对有害的行为发抨完美的有效的阻吓作用。与此相对应,法律的不完备性是指法律不可能实现最优设计,也就是说立法者不可能将所有可能的行为都考虑到,并将所有可能的有害行为都用明确的量刑或者惩罚标准加以限制,因此,在实际中,不论法律设计的多么精心或完美,总有法律条文不能直接处理的情况存在,这就是法律的不完备性。

  3.可竞争性市场理论。

  可竞争市场理论(ContestableMarketTheory)是由鲍莫尔、潘扎尔、威利格三

  人在1982年合著的《可竞争性市场和产业结构理论》中,正式提出并加以系统化和正式化的。该理论认为,一个产业,即使是垄断产业,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的竞争压力就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这种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对在位者的行为施加了很强约束的市场,就是可竞争市场。一个可竞争市场就是一个进入完全自由,退出完全没有成本的市场。“可竞争”被看作是继“特许经营权竞标”之后“适合于市场竞争”的第二种方式。

  可竞争市场理论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为探索许多产业和政府规制问题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根据该理论,如果市场是可竞争的,在位企业的行为就会受到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的约束,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是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机制,最终该产业的在位企业只能赚取零经济利润和选择有效率的经济行为。因此,即使存在自然垄断,只要市场是可竞争的,完全可以依靠潜在的竞争力量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最大化,政府无需对在位企业进行规制,规制机构所要做的不是限制进入,而是降低产业的进入和退出的障碍,创造可竞争的市场环境。可竞争性市场理论修正了对自然垄断进行规制和治理的传统看法,它对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兴起的放松规制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产业内原有企业完全有可能在新企业建立自己的经营规模之前做出降价等反应,企业在退出市场时也必然会产生沉淀成本。正是由于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假设条件与现实的不一致性,才使政府规制显得十分必要。正如鲍莫尔和威利格在1986年发表的《可竞争:著作出版以来的发展》中,所提到的,可竞争市场理论“可以作为政府规制的指南,而不是取消政府规制”。

  (四)国内研究现状

  风险洞见的竞争。在较为成熟的市场中,二级市场的订单量主要

  由风险转移驱动,而券商在市场参与者间寻找好的投资对象、打包产品和销售产品等各环节中的风险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亚洲市场中的一些大型券商已经成功地把愿意承担风险的散户投资者与有对冲需求的机构投资者匹配起来。这种方法可能需要同时对场内和场外交易的衍生产品和结构型债券进行分拆并且重新包装。近来由于监管政策的变化,从资本市场中获取超额利润越来越难,但是领先券商可以运用对各方风险偏好的洞见以及强

  大的产品设计能力作为制胜战略。目前不少本土信托公司正在设计类似的产品,但是还没有一家券商采用该方法。

  (五)论文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描述性研究法将证券行业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并对各种理论进行了一般叙述,但更多的是解释别人对证券行业的论证。定向地提出了证券业从在的问题,揭示了其弊端,描述了证券业发展的现状。

  二、证券业的现状分析

  (一)历史演进

  1.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中国证券市场上主要是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中国的证券行业也陷入了停滞阶段。

  直到1981年中国政府开始发行国库券,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这是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1986年9月上海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业务部开始了股票柜台交易,主要交易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万国、振兴三家证券公司成立从而初步形成了场外证券交易市

  场。中国内地证券行业以及证券公司才开始了真正地发展。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了启动阶段。

  随着1993年--1998年,中国证券市场统一监管体系初步确立,从早期的区域市场迅速走向全国性统一市场。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陆续出台。市场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在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中出现过很多问题,甚至是严重的事故,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其偶然和必然的原因,正如95年的国债327事件正是我国在证券业发展中发生过的一起较为严重的事故。

  1990年以前,当时我国国债发行极难,国库券一直是靠行政分配的方式发行的。国家为了增强国债的流动性,效仿国外的经验,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次设计并试行推出了12个品种的期货合约。但是当时的期货合约的设计存在着一定问题,每一张期货合约对应一份国债,而且在期货合约到期时,是不允许空方进行方向交易来对冲头寸,只允许以现货交割,但是当时的国债发行规模并不大,因此如果期货台约的头寸过大时,有着一定的到期无法交割的风险。这正是国债327事件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迅速,证券业也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

  了相当的成就,市场发展初具规模。截至2010年11月,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包括a、b股)达2026家,市价总值为264315.58亿元,流通市值为190075.2亿元,这一市场规模表明: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育了一支规模较大、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内的投资者队伍,截至2010年11月底,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开户数已经达到13262.48万户,有675只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部分商业保险资金可以通过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方式间接投资于股市,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队伍还在进一步发展,已趋于成熟,整个社会的金融投资意识已

  经大大加强。

  2.建立了一个科技含量较高、富有效率的证券交易体系沪、深证券交易所从起步阶段就注重发挥后发优势,整个交易、清算、登记、过户系统是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交易体系之一。经过10年的不断改进,我国的证券交易体系运行稳定、效率较高。证券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对风险的防范、控制水平显著提高。

  2012年5月7日,全国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强调,当前我国证券公司和证券行业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全行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实体经济内在需要,坚持市场化、国际化、规范化取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服务客户的水平和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储蓄国家,每年新增的资本总量已居全球第一。但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还不够顺畅、不够理想,在多个环节上存在低效率,造成比较严重的资源错配和资源浪费,“两多两难”问题突出,即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根源于金融市场发育的不平衡,也涉及到多种体制因素。在这种大背景下,证券公司要勇敢地承担起应负的历史责任,加快产品、业务、机制创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企业提供有效的差异化服务。

  同时郭树清指出,当前我国证券行业的金融创新迎来了历史最好时期。一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在日益深化;二是财富管理已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需要;三是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正在加速深化,金融产品定价和风险管理成为企业

  和家庭极为现实与普遍的需求;四是社会各界对推进新一轮证券行业的改革具有较高期望;五是国家对外开放程度整体水平的提升,使金融创新具有更好的条件。与此同时,我国资本市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规模快速扩大,体系不断健全,结构日益优化,监管的有效性切实增强,这为证券业的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证券市场

  作为资本市场核心的证券市场,我国在1981年到1987年国债年均发行规模仅为59.5亿元,进入90年代以来国债发行数额年均达到千亿元,而1997年已达到2412亿元。在股票市场上,迄今沪、深两地上市公司已达900余家,上市股票市价总值达2万亿元。我国资本市场在短短十几年,达到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规模,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证券市场的自身发展,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1.证券市场的规模较小

  以股票市场为例,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从总体规模看,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参与股票投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全世界平均为8%左右,发达国家的比例则更高,如英、美均在20%以上。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按照世界交易所联盟公布的总市值数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排名连续下滑。截至2006年11月27日,上海、深圳、香港三地证交所的IPO筹资总额达到约45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后者2006年前11个月境内主要交易所(纽交所、纳斯达克及美国交易所)实现了424亿美元的IPO筹资额,但沪深交易所在市场规模上与国外的交易所仍相差甚远。

  2.资本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

  上市公司的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其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及其发展程度。我国证券市场由于其特殊的原因造就了一批先天不足的上市公司,再加上行业整合程度较低、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意识、观念和管理能力落后及控股股东的非法干预,造成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较低,盈利能力不强,业绩波动较大,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缺乏国际竞争能力。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主体残缺还表现在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

  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其机构投资者主要有年金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由于机构投资者是专业性金融中介机构,其投资活动具有投资量大、交易费用低、交易风险小的特点,很受大众投资者的欢迎。

  3.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不力

  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与国际惯例及WTO精神差距很大,法律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低;执法力量相对薄弱,执法力度不大,从而导致不少上市公司存在着侥幸心理蒙混过关,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违规运作,上市公司法人治理不规范、高管权责不对等,信息披露失真,部分中介机构为了获利而违背职业道德,以及部分证券咨询机构恶意引导投资者等。特别是新《证券法》生效后,市场违法行为依然存在,并未得到有力的纠正。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等原因,证券市场运作很不规范,加大了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众多虚假消息与评估溢价中,存在造假一条龙。造假者出于抬高GDP、招商、出货等等目的,透支着政府、中介机构与上市公司的信用。造假者众,受惩者少,受到严厉惩处者少之又少。

  三、证券业的问题分析

  (一)证券业整体盈利能力减弱,行业内竞争过度

  1.券商过分依靠特许业务盈利

  中国证券业目前的优势只剩下两项特许业务:股票交易业务和股票承销中的零售业务,实质上都是一种通道业务,为股票交易和上市提供通道,交易通道对应着券商的经纪业务,而发行通道则对应着承销业务。这种以“通道”为主的盈利模式造成了证券公司的收入曲线与市场走势高度相关,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和周期性,加大了经营风险。一旦监管部分放松对这两项业务的管制,给予其他金融机构这两项业务资格,中国证券行业的仅存的竞争优势将彻底消失。

  2.传统盈利模式不合理

  2002年后,证券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盈利模式不合理的问题愈显突出。一是盈利结构不合理。在证券公司的业务收入中,来自经纪、证券投资和承销业务的比重一般高达90%以上,其中经纪业务又占到60%以上。二是利润总额表现出较大波动性,受到证券市场行情和交易量的极大影响。这种传统盈利模式抵抗系统性

  风险的能力较弱。三是粗放式经营。由于过去的十多年中国证券业受到较高垄断佣金政策的保护,证券公司逐步形成了一种“高成本、高收益”的经营模式,因此,长期以来,证券公司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加强成本控制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和准备不足。

  3.各家券商之间特色不鲜明,导致行业内竞争过度

  国内证券公司,无论是大券商还是小券商在服务模式和产品上有非常强的趋同性。目前券商服务内容和产品架构基本相同,服务的方式和渠道均以短信、电子邮件、qq客户群为主。目前券商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缺乏客户长期价值实现和客户细分,基本都是围绕产品、服务和业务构建的,相同的产品和同质化的服务造就各证券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雷同,过多的竞争者在同一市场上,导致价格战越打越激烈,很难形成独立的竞争力。

  (二)业务受到来自行业外部的渗透和挤压

  证券公司三大主要业务已面临或将面临来自如银行、保险和信托业的渗透和挤压。随着银证转账、“银证通”等银证合作业务的开展,在银行业网点优势的冲击下,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将受到影响。商业银行可介入到财务顾问业务等原先属于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领域;商业银行还可以申请从事短期融资券承销业务,从而进入发行承销领域。信托公司的证券投资信托产品、保险公司的投资连结型保险等理财产品不断推出,对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构成竞争压力。因此,来自行业外的竞争者的渗透和挤压使得证券公司业务发展空间进一步收窄。

  (三)缺乏专业后备人员,不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

  我国证券业缺少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科研技术人员以及能充当领军人物的高层管理人才。证券行业缺乏人才,不完全是绝对数量上的缺乏,更多的是质量上的缺乏。即面对金融业的飞速发展,没有足够的高质量人才与之相匹配。人才短缺已经构成了我国券商发展的瓶

  颈,使其在业务创新、市场开拓上面临困难。

  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以及改革方案设计不够科学、政策运用未能自如,证券市场还很不完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一系列问题也是难以避免的。首先,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证券市场在建立的初期,由于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片面理解而设置了上市公司中较大比重的国有股,形成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从而造成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不平等现象。其次,在我国证券

  市场建立之初,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政策和制度过于注重市场的筹资功能,而忽视完善和全面发挥证券市场本应有的功能。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解决资本供求矛盾而产生的,其最基本的功能是通过市场来调节资源分配、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在忽视其本应有的功能,单纯强调其筹资功能的引导下,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进入了“圈钱”的怪圈,诸多上市公司靠上市“圈钱”做大规模,这种意识推而广之,一旦其失去了上市融资的资格时,又转而向银行贷款融资,逐渐习惯了靠钱铺路。习惯了靠钱铺路的公司,往往会在规模上一味地做大做强,弱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注重发展的质量,从而造成综合竞争能力的下降而不得不进行自身的调整。第三,由于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度时期,证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不严格,造成了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监管的空白地带,违法成本太低,上市公司及相关主体运作不规范。

  四、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对策

  (一)证券行业

  1.实行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从通道盈利模式向服务盈利模式转变后,证券公司的理念、规则、产品、利润结构、收益风险匹配机制都将发生变化。服务盈利模式的理念是为客户提供适合其需求的最佳服务,通过多样性、个性化的服务提供来实现公司的成长。在产品上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创新:第一,重组现有的经纪服务模式,向以经纪人服务为核心的模式转变;第二,加强承销发行服务;第三,积极探索资产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第四,尝试创新性的服务产品,如投资咨询、财务顾问、项目融资、兼并收购等。

  2.培养后备人才,提高公司竞争力

  首先,要通过多种途径招聘所需的人才。既要争取有丰富经验的业务骨干和高层管理精英,也要吸纳具有发展潜能的大学毕业生和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形成年龄结构互补、专业互补、优势互补的人才队伍。其次,完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成熟的激励机制不仅仅指高薪,还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以及对人才不拘一格赏识和重用的领导。最后,加强对公司员工的培训。对员工进行各种在职培训,更新其知识体系、强化业务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3.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降低公司风险

  (l)建立证券公司风险监控与预警体系

  通过建立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对证券公司的风险进行及时监控,这样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建立风险预警与监控指标,以综合类券商为例,其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制度与管理风险监测指标、资本风险监测指标、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经营风险控制监测指标四个子指标体系组成。同时要建立一套监测预警的工作制度,才能确保预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建立健全证券公司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建立和执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是证券公司防范风险、强化管理、规范经营的基础。建立适当的责任分离制度和规范的岗位管理措施。明确各部的职能和各岗位的职责,分解业务环节,做到业务操作程序化,达到各项业务活动都有相应的部门责任;每一项风险决策和业务风险都能找到相关责任人,每一岗位在自己的权限内承受各类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负责的目标。

  (3)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管

  完善监管组织体系,建立以证券监管部门的风险监管为主导,以证券业协会、国债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的同业监督、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为基础,以注册会计师和律师等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为补充,综合运用法律、自律、中介等手段的全方位的风险监管网络体系。完善监管程序,证监会内部要成立专门的风险监管部门,把行政管理、业务管理、证券法规和风险管理等工作结合起

  来,把机构审批、业务管理和监督稽核统一起来,自上而下形成协调运作、目标一致的风险监督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可能出现风险的券商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分析研究、监督、约束和控制,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4.完善法律制度,提高行业自律性

  必须建立完善的证券法律制度来保障防范证券市场的风险。完善法律制度的重点不在于多立法,而在于必须要有配套的法律来保障已有法律的可实行性。发挥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证券业协会要依靠自身优势,在规范证券机构的经营行为、推进证券业务创新、强化风险控制、加强证券机构之间的交流和与国外同行交流、提高证券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

  (二)证券市场对策研究

  1.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推进资本市场主体发展

  证券市场主体质量的高低,对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推进资本市场主体的发展。第一,取消额度管理代之以核准制。股

  票和债券市场的额度管理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手段,由于对证券发行标准制定较低,这给行政部门行使权力提供了较大空间,政府为企业包装上市,后患无穷。为此,国家主管部门应该严格上市公司审批,提高上市标准,取消或减少行政干预,将证券市场的额度管理换之以核准制,使符合上市标准的企业都能通过竞争达到上市的目的。这样既增强了市场参与的公平性,又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使企业经营者把精力真正放在如何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效益上,而不是通过旁门左道达到上市的目的。第二,强化上市公司淘汰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不但要转轨,更要转制。

  2.加快立法进度,规范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是高度信用化的市场,只有建立起严密的法律体系,各交易环节严格按法规操作,才能保证交易活动的安全和可靠,保护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降低证券交易风险,使证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因此,应尽快制定更多的法规制度,使证券交易活动的各环节有

  法可依。同时在法规制定后,严格贯彻执行,加大监管力度,对在证券交易活动中的违法违规活动,一定要严肃查处,对那些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从事严重证券交易违法活动的当事人要给予坚决打击,使我国证券市场尽快走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三)我国证券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自从2005年我国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实施,我国的证券金融市场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很多证券公司也开始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今后几年,我国证券业信息化将呈现如下几个趋势:1.信息化改造投资力度加大

  2006年以前整个证券行业持续低迷,各证券公司由于资金紧张,对IT的投入也较少,致使大量计算机设备陈旧落后。2006年开始,随着股市日渐好转,交易量持续增大,虽然交易提升了证券公司财力,但也增加了IT硬件和软件更新的压力,各证券公司必将增加IT方面投入以加快更新软硬件步伐,并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以开发新业务。

  2.重视信息化战略规划和成本核算

  由于前几年行业低迷造成的资金紧张,迫使证券公司把精力更多地放在精细化运作方面。在信息化时代,为避免盲目进行硬件投入,证券公司应进行新战略规划,在

  新一轮的IT资金投入活动中,更加注重信息化的投入和产出问题。

  3.注重集中管理,加强风险监控

  证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规避市场风险。除了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等措施以外,控制交易中的资金划转、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等过程中的诸多风险点都是风险规避的重要手段。重建集中管理的交易系统、清算系统、客户保证金三方存管系统以及中央风险监控系统等将成为证券公司今后的核心工作之一。

  4.构建更完善数据库,提升数据库的运用和分析能力

  证券公司在运营中会积累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尤其是客户的详细资料是证券公司扩张业务和市场的宝贵资料。完善的数据库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完善、更贴心的服务,还能为业务营销、经营决策等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因此,各证券公司将普遍加快数据库以及相关应

  用系统的开发建设。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和证券业客户计算机水平的提高,未来金融市场发展将会更快,客户对证券业的服务上的要求也会越来越多。各证券公司必须充分运用新的金融工具开发体现自身实力的系统平台为客户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

  五、我国证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07年证券业的爆发性增长,一系列关于证券公司规范性发展的法律法规的出台,证券公司自组织能力逐步得到增强,证券公司由此迈入创新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证券业系统跃迁到更高层次的有序状态。由目前状态可以预见,中国证券业将进入自组织为主、他组织为辅的新阶段,即证券市场上有三到五家大型券商控制着整个市场并参与国际竞争,几十家中小型券商做特色服务并立于市场,他组织通过法律法规来指引市场的发展。针对这种趋势,提出以下建议:(一)优化券商的市场环境

  在管理层的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下,加快出台一系列旨在完善市场整体功能、提高市场效率、加快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拓展证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逐步改善证券业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他组织会从外部给证券业系统注入负嫡流—政策指引,促进系统的跃迁。

  首先,在实施保荐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股票发行上市及再融资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健全市场化并购机制,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质量因此将稳步提升;不断扩大以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QFII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入市渠

  道和规模,使投资者结构趋于优化。这些都将夯实主板市场发展的基础。

  其次,在主板市场规范发展的同时,创业板分步推进,债券市场的运做机制逐步得到完善,代办股份转让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改进和规范,真正建立和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二)改善券商的政策环境

  创新的出现和技术的进步是证券业系统演进的两大引擎,能使券

  商不断拓展业务,也可以使券商节省费用,推动系统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逐步消除证券业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障碍。目前,我国证券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券商在自身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虽然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几个大券商,但仍然还以资金实力比较薄弱的众多数量中小券商为主。这些券商经营方式趋同,业务结构单一,仍是佣金和自营占营业收入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资产质量虽有所改善,但经营风险仍然高企等。

  但是,随着管理层监管思路的改变及扶植券商做大做强的相关政策的出台,逐步解决这些束缚券商创新发展的问题,大力拓展证券业创新发展的空间,使证券业系统自组织能力将不断增强。

  1.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宽

  一部分合资格的券商可率先获得上市或发行金融债的机会,同业拆借、质押贷款等短期融资渠道的种种限制措施行放宽,过桥贷款等国外惯用的融资方式引入。资金的注入和融通,可提高券商的净资本比率,抵于外界的正嫡流。

  2.不断拓展业务范围

  《证券公司受托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将使券商能够突破以往受托理财一对一的限制,将触角深入到零售资产管理领域,从而促进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发展和创新;鼓励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将促进券商财务顾问业务的快速发展;《证券法》的修改也可能使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成为可能,券商的业务结构将面临深刻变革。这样以来,就会改变了券商“靠天吃饭”的通道式业务,增强自组织能力。

  3.监管方式变化

  从监管方面来看,在监管方式趋向市场化、法制化的背景下,不断提升证券业创新发展的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他组织行为尽量减少,让由自组织和他组织博弈出来的法来规制市场的发展。

  首先,在监管模式要由行政监管向法制监管、由事后惩罚向事前预防转变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券商的内部治理机制、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从而提升券商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能力;

  其次,在分类监管的思路之下,一些扶优限劣措施的出台,如健全券商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并购重组等,加快绩差公司退出步伐,使资源向优势券商集中,将有利于优化证券业的资源配置、化解证券业的整体经营风险。

  结束语

  中国证券行业起源时间较短,发展相对于国外,尤其是美国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近3O年的发展历程中,走过不少弯路,甚至造成过很多恶劣的事件,但是这毕竟是一个行业从兴起到发展进而到繁荣必经的过。,未来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下,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开放,我国证券行业的发展也将逐步趋近国际水平,在这一个过程当中作为证券行业的中介部门的证券公司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以及证券公司积极卜市融资扩大规模,同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金融产品的创新方面,拓展投行的业务范围,与国际接轨,从而能够产生几个较大的证券公司作为行业的巨头,将会对我国证券业发展和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篇三:我国证券行业存在的问题

  

  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摘要:我国证券市场经过?余年的发展,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本?从证券市场的历史发展出发,细致剖析了我国证券发展中存在的重?问题,并给出了相关解决的对策。关键词:证券监管机构国际化法律法规体系改?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恢复建设资本市场,1990年底,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开始运?,标志着资本市场的起步。?五年来,资本市场在“姓资姓社”的激烈争执中、在“可以试,试不好可以关”的厉练中艰难迈步、逐步前?,?前已经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存在的意义和作?不断显现,已经成为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化经济体制的重要标志。和其它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相?,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异常迅速的,同时,不可否认存在着许多问题:1.缺乏强有?的证券管理监管机构随着股份制改?的深?和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前证券市场管理体制的弊端也?益暴露出来,管理?为显得?序和紊乱:(1)受具体管理部门的业务限制和?扰,证券部门在运作过程中的摩擦较多,影响管理效率的提?;此外,有些问题因超出具体管理部门的职权范围?不能及时得到解决。(2)现在管理体制不仅多头分散,?且权责混乱,加之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和交易中?设在全国各地,当地的党政机关?然也是地?管理机构。多头分散的管理体制,形成了遇事扯?,遇利相争的局?。近?年中,证券市场多次因为这些管理部门的政出多门,朝令?改?引起股市?起?落。(3)由于证券市场涉及到?融、财政、税收、计划、国有资产管理、?商?政管理、审计、监察、司法、公安等各个领域,?前中国证监会虽然承担了证券市场管理,但现有管理体制还不适应管理的要求。2.股权的结构不合理股权结构是指各种股权在?个股份制企业中的?例。我国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性,?先表现在?主权划分?法上的不合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先经历的是企业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企业股份制改造却?临着企业所有制性质的问题。在原有的公有制下,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主要属于国家所有和企业集团积累两个主体,在企业进?股份制改造时,企业的资产折股部分相应也就由国家和企业持有。因此,?家公司中便出现了国家股、法?股、个?股等不同的股票。3.证券市场结构单?,市场布局不平衡?前,我国只有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但单纯有深沪两个全国性交易所不?,除了全国交易中?还应该有?定的区域性的交易中?。国家应该规定符合什么样的资格和条件可以进柜台交易,符合??些标准资格和条件的可以上区域性交易中?,资格更?要求更严格的,可以到全国交易中?。4.国际化程度低???,中国证券市场的主体A股不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外国投资者能进?的B股市场规模?、流动性差、信息披露?作不到位,因此影响了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兴趣;另???,我国投资者不能直接投资国外证券市场,且我国券商规模?、竞争?差,到国外设?分?机构的也只是少数。5.证券市场整体质量不?我国证券市场整体质量不?表现在:上市公司的业务持续下滑,财务信息造假,上市公司治理机构形同虚设;证券机构与上市公司合谋操纵市场;证券公司、会计机构等中介机构违规操作。?、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策1.证券发?的市场化,从?政审批制转到市场选择我国证券的发?存在着若?弊端,特别是在?政审批这?环节中,弊端很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问题,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我国证券的发?就应从?政审批制转到市场选择,实现证券发?的市场化,以避免许多?为所造成的问题。?家公司若想上市,就必须对社会真实准确地公布它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将来?年可预见的发展前景,包括若?不确定的因素和存在的风险,以供投资者进?决策。2.建?完备的市场体系随着股票、债券、基?等交易品种不断丰富,上市公司质量明显提?,交易登记结算的改进,基本建成集中统?的全国结算体系;证券期货业信息系统初步建成,证券市场信息发布质量有较?提?;证券中介机构体系不断健全,形成?批功能完备、服务优良的?型证券公司。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和市场体系的完善,实现规模经营,降低交易成本,市场效率将进?步提?。

  3.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处罚?度健全完备的法规体系是证券市场规范运作与健康发展的基础。为此,在《证券法》基础上,还要制定并出台其它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证券交易法》、《期货交易法》、《信托法》、《国债法》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对证券的发?与交易、证券交易所、证券商、股东保护措施、外国投资者等做出明确?详尽的规定。法律法规的制定既要遵循国际惯例,?要结合中国实际。同时还要强化执法意识,加?执法?度,严厉打击证券市场各类违法?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证券市场正常发展的秩序。4.提?上市公司的质量这是保证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引导投资者从事长期投资的物质基础。我国的上市公司?部分由国营企业转制?来,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经营机制转换不彻底,信息披露意识淡薄,股东权益得不到充分保证。?些上市公司只注意增资扩股,对提?经济效益重视不够,经营业绩不佳,致使上市公司平均每股税后收益过低,少数企业甚?出现亏损。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必然转向短期操作,频频换?,贱买贵卖,以赚取价差。因此,规范上市公司?为,把好公司上市关,提?上市公司质量,已成为保证我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个重要环节。5.加快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证券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是相互促进的,没有完善的国内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国际化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从中国证券市场?前的状况??,应以国内市场为主,不断完善,形成较为规范、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国内市场。完善和发展国内证券市场应从以下三??着?:?是积极稳妥地扩?股票市场试点,以适应企业多?位融资的要求;?是进?步完善证券市场组织体系,改变?前证券机构??分散的状况,同时,设??些专门对上市公司的财产进?公正评估,对盈亏进?会计审计,对信?状况进?评级的财产评估公司、会计事务所、评估公司和投资咨询公司;三是理顺市场的运作机制,其中包括增强市场透明度,打破分割以促进统?市场的形成,发挥证券中介机构的作?等。要在完善国内证券市场的基础上,提?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度。6.学习国外的保护机制1.投资者教育机制。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法律法规等??加强教育,尤其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有利于投资者熟悉市场、认识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就像对适龄?童进?系统的免疫接种?样,打预防针对增强?我保护能??有好处。2.投资者诉讼机制。投资者可以通过集团诉讼等?式,对作出虚假信息披露的公司提起诉讼,并且?较容易获得相应的赔偿。3.投资者赔偿机制。国外的证券市场通常设有赔偿基?:???,可以提?投资者?市的积极性;另???,可以构建防范系统风险的缓冲机制,由市场风险引起的损失可以得到有效的赔偿。?前,我国的投资者教育机制刚刚起步,投资者诉讼机制和赔偿机制还未真正建?并发挥作?。总之,中国证券市场作为?种制度安排,是国家为实现其效?最

  ?化,?较该制度安排的收益与成本后,从制度安排集合中挑选出来的,其实质是解决渐进改?中出现的新的制度不平衡。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证券市场相?较,中国证券市场具有外?性,这种外?性证券市场存在制度缺陷。中国证券市场是渐进改?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其存在的问题是改?过程中不断积累的深层次?盾的反映。加上,证券市场“泡沫”机制所产?的风险,使得中国的证券市场极为复杂,实施监管的难度很?。中国证券市场主要功能是“为国有经济融资”服务,并进?步分析得出“为国有经济融资”与“证券市场风险控制”间的?盾具有不可克服性,从?得出证券市场的监管困境根源在于其制度缺陷,所谓的监管失措只是监管当局的?奈之举。中国证券市场的问题不能单纯的依靠“加强监管,提?监管?平”来解决。在转轨经济中,监管当局是有所作为的,可以在证券市场的制度重建中发挥积极的作?。[1]张晨:浅谈中国证券市场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当代经理?,2006(19)[2]冯军芳:新修订的企业法、证券法对企业财务的影响.科技资讯,2006(11)[3]黄少安.制度变迁主体??转换假说及其对中国制度变?的解释——兼评杨瑞龙的“中间扩散型假说”和“三阶段论”.经济研究,1999.[4]潘英丽.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问题研究.上海财经?学出版社,2000.[5]杨瑞龙.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理论思考.经济研究.

篇四:我国证券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我国所处的国际金融背景及我国证券市场现状

  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使各国金融市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自全球化以来,金融自由化、开放化逐渐加深,全球证券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逐渐呈现了一体化趋势。证券市场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各个维度,因此被人们称为“经济晴雨表”。在全球化的大形势下,我国的证券市场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已初步构建,证券投资工具和品种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实现了发展和壮大,参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我国证券投资的发展是自1978年逐渐开始的,目前尚处于未成熟、快速发展的阶段,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证券市场运行效率低,资源配置功能扭曲

  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不合理。首先,股票和债券的配置过于集中,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占比不高,投资者所关心的利率结构没有体现收益和风险的正比关系。其次,证券市场的运行结构单一,主要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规模小,难以使证券市场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从资源配置上来看,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不依靠市场,而是依靠政府政策进行宏观和微观层次的调控,而脱离市场的政府对于市场信息把控不够准确,获取信息不及时,就容易导致证券市场发行效率低下,证券价格严重偏离其真实价值,从而误导了资金流向,使证券配置效率大打折扣。

  2、证券市场监管体制不健全,投机现象严重

  我国证券监管体制属于集中型监管,以行政干预为主,缺乏市场化的调控,行政力量远远大于法律和市场的力量,投资者对政府和政策的依赖度也比较高,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相关政策出台之后,由于不健全的监管体系,缺乏事先预防的措施,导致了证券市场程序管理力度不够,投机分子着眼于规则漏

  洞,人为操纵证券市场的波动,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3、投资者结构失衡

  我国证券市场中,以绝大多数中小投资者为主,且散户比例今年来依旧不断增长,机构投资越来越少。

  中证登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证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账户占比99.71%,而机构投资者账户数量占比仅0.29%。个人投资者占据股市大多数账户份额,导致了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极不稳定,金融流动性差,中小投资者很难联合到一起应对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和大股东的操盘,因此证券市场目前非常容易被操控。

  4、有关证券经纪人制度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证券市场自改革开放至今,已经颁布了350多个针对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1999年颁布实施的《证券法》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进入依法治理有法可依阶段,但《证券法》中没有涉及证券经纪人的概念;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证券法》也没有提及证券经纪人,而2015年新修订的《证券法》也鲜有提及证券经纪人。证券经纪人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证券经纪人资格管理政策和法规缺失,直接导致券商在实行证券经纪人制度时,缺乏有关法律和保障,因此承担着一系列本该被法律予以支持的风险和问题,所以证券经纪人在证券行业中成为淘汰率最高,流动性最强的职位,同时也增加了证券经纪人短期行为的可能性,增大了营业部经营风险。

  5、证券市场中股市被分裂,股市结构不健全

  股市中包括A股、B股、H股,国家、法人和内部职工所持有的股份。而目前的股市中只有A股、B股、H股可以流通,股市因各种股的流通市场不同而分裂,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

  三、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证券市场自我调控机制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以完善市场的作用,把市场还给市场,使我国的证券市场和其他行业市场一样,以市场自我调控为主,辅以政府的宏观调控。

  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在完善立法的前提下,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严格依法监管,并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赋予监管机构全面的检查、调查和监控的能力,保证其执法权力。将证券经纪人有关的制度和规范写入法律法规,对证券经纪人的行为和执业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对违反法律法规、监管机构及自律规则的证券公司和证券经纪人给予警告。保护经纪人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全面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良好发展。

  3、优化投资者结构,完善资本市场结构

  要改变以散户、个体投资者等中小投资者为主的投资者结构,首先是制度层面要进行建设,加强优胜劣汰机制,先通过培养成熟的投资主体,形成理性、稳健的投资氛围,最终稳步推进注册制,降低上市门槛,降低上市的寻租效应,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其次,从培育机构投资者入手改善投资者结构,积极引进长期投资者,培育价值投资理念,提高上市公司分红率,反哺市场,稳定投资者预期,形成上期投资优质公司的投资氛围,使中小投资者进行高效投资;最后,要推进市场监管的市场化,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4、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杜绝各种虚假信息的制作和传播,提高市场信息的可信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对各种服务机构,如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的监督和审查。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对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严格审查;加强对交易所信息披露的监管;加强对媒体信息披露的监管,保证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信息公布的均匀性。

  四、总结

  证券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新生的行业,证券市场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的发展历程,几十年的时间里得到迅速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冷静地对待,积极地探索,认真而创新地去解决,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

  发展,迎接全新的挑战。

推荐访问:我国证券行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 证券 行业